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论坛导航   平昌论坛   “精准扶贫”要落到实处,谨防形式主义
    返回列表
    查看: 19555|回复: 2
    收起左侧

    [话题] “精准扶贫”要落到实处,谨防形式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3 14: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年伊始,全国不少地方便以最严厉的考核开启了“精准扶贫”攻坚模式。如此做法无疑值得肯定,因为全面建成小康已进入冲刺阶段,及时准确掌握扶贫成效、科学扎实推进下一步工作,意义重大。但目前这项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一些形式主义,当引起有关方面高度注意。
    500.jpg
           扶贫资料收集中的形式主义。为确保扶贫实体正义、程序正义,同时展示扶贫成效和不足,有必要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来记录扶贫过程。但一些地方却有意无意“患”上了收集扶贫资料过多过滥的毛病,出现了“资料扶贫”倾向。“扶贫工作干得再好不如资料收集整理得好”,不看实效看资料,既分散了扶贫精力,也可能导致“重面子不重里子”。
           扶贫督导评价中的形式主义。一些地方的扶贫考核只重“两率一度”,即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和群众满意度考核。如此考核本是“精准扶贫”的根本要义,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一些考核者只凭暗访、只听贫困户一方意见,就简单地对一线扶贫人员的工作成效下结论,并据此问责、处罚等,让扶贫工作者无形中背上了过大压力,对于扶贫力量的进一步集聚和积极性的更大发挥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阻滞。
    380702.png
           扶贫能力评价中的形式主义。对基层一线扶贫人员能力的评价,毫无疑问最根本的就是看当地的脱贫效果。但有些地方的评价方式很刻板,要求一线扶贫人员对上到中央、下至县乡的有关政策条规一字不落背下来,否则就是扶贫能力不行,轻则警告、通报批评,重则因此“召回”扶贫人员等,被基层讽为“瞎指挥”。
           扶贫政策中的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扶贫政策看似很好而且也不少,却有“中看不中用”之嫌。比如政府贴息贷款扶持贫困户自主创业,但到金融机构办理时却被要求必须有公职人员担保才能贷款,极大限制了这一政策的落地范围和效果,不但让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很是失望,也让一线扶贫人员颇为尴尬。
    LBo6eX.jpg
           “精准扶贫”中存在的这些或明或暗的形式主义,很大部分是“四风”陋习的凸显和折射。只有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破解,“精准扶贫”才能更好地成为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的利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3 16: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精准扶贫”只有落实到实处   才会真正的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8 10: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
    精准到底是怎样的精准法,有些地方的人都不知道这回事。比如说云台镇金山村七对
    来自平昌零距离手机客户端来自平昌零距离手机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144 | 帖子:3万

    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27-62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