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平昌冷空气持续来袭,在平昌乡下一些乡村,老人会拿出御寒取暖的工具——火笼来取暖。相比如今的小太阳、暖气机等取暖工具,对平昌人而言,冬天使用火笼来取暖则是另一种回味。
冬季的早晨太阳刚出来,田塅还凝满厚厚的白霜,村头的土坪上就有了许多老人、妇女和小孩,他们提着火笼,或双手交叉,或用衣襟掩盖火笼置于小腹前,也有的夹于双腿,或放在地上烘脚取暖,他们或站或坐悠闲地享受冬天的阳光,以此御寒。不知从何年代起,火笼也就成了平昌人驱寒越冬的主要用具。
火笼是过去平昌人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的冬季取暖之物,也算是“固定资产”了。
火笼的外筐采用传统竹编技艺编制而成,安安静静地如一座温暖的土墙屋,里面安放着一个土钵子或者用铁皮制成的内胆,恰似一个呑吐日月精华的杯盏,内胆内放些火炭,仿佛一片片沸腾的琼浆。上面盖些火媒灰后,一个火笼就像一张阳光灿烂的笑脸:春意盎然,生机无限。再罩上一个铁丝盖,再在外筐的耳朵上插上一副“火箸”,就可以惬意地拎着“阳光”走东窜西了。
小时候我家也有一、两个火笼,但由于平时积蓄的木炭不多,只能省着用。比方要洗澡了,屋外一片飞雪,那时妈妈会生个火笼,在洗澡前把我的内衣烤一烤,以免我穿上冰冷的衣服后感冒。 现如今平昌的乡镇上已经很少很少能见到火笼的身影了,但在农村,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喜欢拎着它出入于老屋中,仿佛拎着一段温暖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