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论坛导航   平昌论坛   作为一个平昌人,关于秦巴山地,你有必要了解这些!
    返回列表
    查看: 22681|回复: 1
    收起左侧

    [话题] 作为一个平昌人,关于秦巴山地,你有必要了解这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1 0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秦岭-大巴山

    它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
    南北动植物交会与融合地带
    西部高原与东部平原联系在一起的山系
    ……
    其实
    数千年来
    华夏大地上部落和朝代的兴衰
    思想文化的激荡
    绝大部分也发生在这里
    微信图片_20170921093131.jpg
    供图/张百平

    打开中国地形图,人们就会发赫然发现,有一条“巨龙”自西向东横卧在华夏大地的中部,它就是长达4000千米的昆仑—秦岭纬向构造系。昆仑山在西段,东段就是我们的主角——秦巴山地。

    秦巴山地是什么样的?或许视觉上认识更加直观。
    微信图片_20170921093135.jpg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1月
    摄影/叶君 秦岭

    微信图片_20170921093138.jpg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1月
    摄影/田捷砚 秦岭

    微信图片_20170921093142.jpg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1月
    摄影/黄文志 大巴山

    “天下大阻”成南北分界线

    世界上很多国家只有南北相对概念,但没有比较明确的地理界限。比如美国,其大的山系多为南北向,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东西差异。虽有南方与北方的说法,却没有哪怕是象征性的地理界限。


    唯独在我国不但有强烈的南北方意识,更有比较公认的地理界限。


    微信图片_20170921093144.jpg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2月

    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发源于俄罗斯西北部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海域,然后途经蒙古国西部,东移南下影响我国。由于秦岭、大巴山等高山的阻隔,寒潮常年被挡在四川盆地之外。


    《史记》将秦岭说成是“天下之大阻”,倒是概括了秦巴山地最重要的特征。正是它们所住的中心位置和山脉走向,将华夏大地分成差异明显的南方(亚热带)和北方(暖温带)。冬半年它阻挡着来自极地方向寒冷气团南进的步伐,夏半年则拦截着来自热带湿热气团的“北伐”,结果使得北方更趋寒冷干旱,南方则更为湿润暖热。


    秦巴山地不仅仅引起温度的南北差异,也同样产生干湿条件的南北显著不同。山地以南地区年降水在800mm以上,而在以北地区则突然下降到600mm以下。导致以南地区降水高于蒸发,以北地区蒸发高于降水。结果是常绿阔叶林(树)只能分布到秦岭南坡,秦岭以北则没有常绿阔叶林。水热差异的共同作用也产生了马尾松在南、油松在北的针叶林空间分布格局。


    微信图片_20170921093147.jpg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6月

    从北向南看秦岭,我们可以看出,秦岭的北坡陡峭、险峻。秦岭的特点就是北扬南伏,北坡陡峭短促,南坡平缓漫长。这个特点决定了秦岭对于南下的冷空气形成了强烈的阻挡作用,北上的暖湿气流却可深入秦岭。


    更深层的影响就是水田和旱地的分野,社会生活习惯的差异,饮食文化的南北不同,等等。


    华夏文明主脉在这里生长

    古往今来,文明本是且只是自然之最高表现。一定地域上民族与历史的发展,决然离不开滋生和繁衍它的地理环境。秦巴山地及其河谷地就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萌发、定型和高度发展的主要舞台,对于古代与现代国家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秦岭-大巴山深处,是秦朝和汉朝的发祥地。华夏历史的发展,虽然有一些枝杈(河姆渡文化、三星堆、安阳殷商等),但是主线条是清晰的:那就是从中华始祖伏羲和女娲的神话,到炎帝神农,再到周秦汉唐及后来的朝代。

    『夏、商、周的到来』

    夏商周的到来却是分散和部落式的。最有决定性的是老秦人从西秦岭山深处出来。

    『老秦人』

    老秦人从西秦岭山深处出来,历经万难,艰苦卓绝地经略关中平原,开拓了关中、四川盆地两大粮仓,奠定了华夏一统的物质基础,并在商鞅变法的铁血背景下,构建了华夏的政治和文化的基本框架。


    微信图片_20170921093150.jpg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2月
    摄影/田捷砚

    翻看气象历史资料,四川盆地气候温暖,冬季很少受到寒潮的袭击,全年中无霜期超过330天,所以可供选择的农作物种类异常丰富。图为成都平原上斑块清晰、如花似锦的田地。


    我们引以自豪的“大汉民族”、“汉文化”、“汉学”、“汉语”等这些名称,都是因有了秦后的汉朝才定型的。


    『汉朝』

    汉朝就是直接起始于秦巴山地之间以汉中为核心的汉水两岸。


    山水、平原文明的分水岭

    可以说宋代以前的朝代,基本都在秦岭与渭河-黄河之间,以西安(-咸阳)和洛阳为中心形成文化和行政中心。其中秦人从大山深处出来,开始在渭河平原扎根,并进行艰苦卓绝的“东出”过程,一统华夏,形成了华夏历史的主线条。而东西向的秦岭与渭河-黄河之间的走廊(西安-洛阳-开封),则几乎囊括了宋代以前华夏文明的主体。


    微信图片_20170921093152.jpg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6月
    摄影/李志萍

    在陕西的潼关,渭河汇入黄河。由于渭河含有大量的泥沙,被一些专家人称为第二条黄河。


    『宋之前』

    天下态势是东西关系。咸阳-西安为中心,向东、南、北辐射。同一个朝代的行政中心经历由西向东的变动,例如西周到东周,西汉到东汉,西晋到东晋等。


    『宋代之后』

    中心的空间变动是转为南北向的。也就是说,北宋是华夏史地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时代。例如,宋朝都城从开封南移到杭州;明朝都城从南京向北移到北京。那以后,华夏的历史变成在东部平原区南北向的交替和移动,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替统治,使得行政中心主要在北京与南京之间进行南北方向的摆动。


    微信图片_20170921093155.jpg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7月
    摄影/李俊生

    开封城墙始于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城。公元960年,北宋定都开封,史称东京城,历经九代帝王168年,形成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今大梁门系于1998年重建,是开封目前唯一重建的一座城门,已然成为古都的重要象征。


    宋代以前可称为山水文明,之后则可称平原文明。它们构成内陆古典文明的两种形式。


    『时至今日』

    秦巴山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意在一江清水输北京,又将秦巴山地与首都紧紧联系在一起;秦岭隧道打通,高速公路和高铁直达汉中、巴蜀,蜀道不再艰难。


    可以说秦巴山地融汇了数千年甚至数十万年民族精神情感,见证了一个民族高贵丰满灵魂孕育、成长的全部历程。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哪座山像秦岭-大巴山那样给我们的历史打下了那么深重的印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1 11: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秦岭山脉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144 | 帖子:3万

    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27-62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