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依稀记得小时候,每每吃饭的时候都会被大人教育,吃多少盛多少,不许浪费粮食。 而长大一些,开始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李绅的《悯农》成为大家常常背诵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即便并不太理解诗里的含义,但每个人都朗朗上口。小编将带大家一起走进秋天的田野里,去感受“粒粒皆辛苦”以及秋收的喜悦。 打谷机篇
9月,不仅是开学季,更是农田里的收获季。金灿灿的稻谷在阳光下特别亮眼,田间不时有小虫子在跳跃,又到一年打谷子的时节,你老家的谷子都打完了吗?
太阳耀眼,天气还很炎热。由于稻谷的叶子易引起皮肤的不适,于是每个在田里劳作的人都全副武装。她们不仅在手上戴着手套,也在手腕上带着袖套,甚至腿上还穿着丝袜。 脸朝水稻,背朝天是每个在田间割谷子的人的模样;每一把被割下的稻谷是秋天的馈赠;而每一粒饱满的谷子都是汗水结出的果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在田间,打谷机与稻谷碰撞出轰隆轰隆的声音,与田边树上此起彼伏的知了声交相辉映,汇成一副秋收的繁忙景象。 在田里,劳作的人分工明确,女性负责割稻谷,递给在打谷机面前的男性,而男性则在打谷机面前专心打,不一会,一粒粒金黄且饱满的稻谷就“跳”了出来,带着草帽的大爷手脚麻利地把打出来的谷子装进编织袋里,然后系好,等着拿回家晒。 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把自己专职负责的事儿做好,虽不言不语,但彼此之间的默契始终存在! 在整个打谷子的过程中,最麻烦的也许就是每当把就近的稻谷打完以后,便需要拉动打谷机,进入下一片打谷子的区域,随着大家搬动时候响起的吆喝声,齐心协力的精神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汗水顺着皮肤流下,打湿了衣服,欢喜了心情。每一粒金黄的谷子都是收获。 太阳逐渐下山,汗水早已浸湿衣服,经过一天的辛苦劳作,终于把这片田的谷子给打完了。不过事情还没完,女性们收拾用过的工具,而身强力壮的男性们则把田间装有谷子的编织袋扛回家,然后晾晒在院坝里,为了让谷子晒得更均匀,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人将谷子翻面儿…… 经过多重工序,白花花的大米得以出现在我们的一日三餐中。“不容易”三个字完全不足以表达稻谷从栽种到秋收时的辛苦。 虽然科技越来越发达,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渐被替代,而农村里种稻谷的人群也日渐减少,但打谷子仍是辛勤劳动者最真实的写照,更是许多人记忆深处难忘的回忆。 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每到八月中下旬,就会有一批外省来的收割机师傅驻扎在每个乡镇,等着村民们的谷子彻底成熟,进行收割,从而赚取一定的费用。 需要收割谷子的村民站在路边,放好装谷子的口袋,等收割机师傅把所有的谷子收割完后倒入袋子里,再由家中身强力壮的人扛回家。 收割机收谷子比打谷机着实方便很多,但由于收割机本身体积的原因,有些村民的田所处的位置不太好,便只能选择自己打谷子或者种其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往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留在农村家中,延续传统,守护回忆。纵然时代不断更迭,但人们每天的日常都会有大米的存在,如果要说这世上我们离不开什么,大米一定是其中之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