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微商这个范畴没有排在“朋友圈鄙视链”的最底端,但很多人最怕的就是朋友圈里的各种广告,而且这些微商简直就是无孔不入。
“我今天过生日,好开心啊。”
看到这样的内容,无论是熟悉还是不熟的朋友,我们都会抱着祝福的态度点个赞,或者仔细点开每一张图片看一看。结果,看到了最后一张图,竟然是广告!
我去,这也太欺骗感情了吧。这突如其来的广告,真的是让人猝不及防啊!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怕就怕很长时间没联系的同学或者发小突然加你微信,第一天和你嘘寒问暖几句,让你感觉你们仿佛回到了当初,仿佛这几年的分别根本就没有形成任何的隔阂。
结果第二天,你的朋友圈里就出现了刷屏的广告。这种打感情牌的最可耻,直接屏蔽或者删除!
说实话,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在朋友圈里炫富的人。
我朋友圈里就有一个特别喜欢炫富的女生,这个女生是我初中同学,初中的时候大家都来自同一块小地方,各自家里的条件也都心知肚明。而这个女同学,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好。
结果人家大学的时候,凭着会化妆身材好傍上了一个同班的“大款”,然后她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炫富生活。
她的炫富方式特别直接,比如说晒她男朋友给她的支付宝、微信红包截图,比如说什么哎呀这个我一定要买,谁让我眼光这么好就只看得中限量货等等。
这种人的炫富行为让我觉得,“屏蔽” 是朋友圈最赞的功能,没有之一。
第4级
自拍和美颜
多亏了美图秀秀,朋友圈里的女生们变得越来越美了。
但是,你我都心知肚明,现实中的她们真的没照片中看上去的那么漂亮。
爱自拍的群体遍布于我们周围,或朋友圈,或微博,照片质量也高低不等,她们并不在乎自己今天去了哪儿,也不在乎今天吃了什么,反正就是拍拍拍!脸部要占照片的二分之一,不管和真人差距多少,只要最后看起来好看就行。
现代社会中,发自拍不美颜的女生已经是少之又少了。一键美颜,磨皮美白,瘦脸放大眼睛,有了智能手机的助攻,女生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朋友圈里呈现出更美好的自己,同时也是最虚伪的自己。
美国密歇根州一所大学评出2013年最应该被弃用的“烦人词汇”,在2000多个候选词汇中,经常被用来描述用智能手机自我拍摄照片的“自拍”得分最高。
“这已经是一个僵硬的词语,所有都是关于我、我、我,”参与词汇评选的戴维·克里格描述“自拍”时说,“把智能手机拿开吧,没人会看你。”
别再用力P图了,就算你P成了范冰冰也没人看你。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你根本就不是范冰冰。
第3级
晒书
喜欢在朋友圈里晒书的大多都是那些自视清高的“假文青”,因为对于真正的阅读爱好者来说,能够使他们的内心产生巨大的波动从而在朋友圈直抒胸臆的书籍,很少很少。
越不读书的人,越会因为一篇毫无营养的文章,或者完全谈不上能够激发读者思考的三级书而激动不已,总感觉自己攀登上了思想的高峰,所以赶快秀出来,等待着所有人来跪舔他。
当然,晒书或许可以号召朋友圈更多的人一起去读书思考,也算得上是朋友圈里的一股清流。但阅读最重要的是思考与感悟,一本好的书籍能够给你带来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的。
而那些纯粹追求视觉效果的书籍摆拍,拍完就把书扔到一边的行为,其实真的很low。
第2级
秀恩爱、晒娃、分享幸福
对于朋友圈秀恩爱、晒娃的行为,我并不是特别反感。人都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遇到了感到幸福的事情,想要分享出来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那些说着讨厌别人秀恩爱的,难道你就当真从来都没有在朋友圈秀过恩爱,或者你敢保证你以后也不会在朋友圈里秀恩爱?
偶尔的秀恩爱,对于伴侣来说是一种尊重,向你的朋友们公开你身边的那个人,也相当于给对方吃了一颗定心丸。很多时候,朋友圈秀恩爱的行为是两个人情感的润滑剂。
至于晒娃,很多谈恋爱时不在朋友圈里秀恩爱的人,在结婚生娃之后,也会忍不住在朋友圈里晒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都是意义非凡的。
这种晒娃的行为炫耀的成分也很少,所以也是最容易为票友们所接受的。
第1级
看客
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经常刷朋友圈,评论点赞也很热烈,但他们就是不发朋友圈。这类深藏不露的人,是朋友圈里最高级的看客。
他们要不就是善于隐藏自己的私生活,要不就是生活实在是太精彩,可以晒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所以干脆不晒。
或者就是,他们确实是太忙了,根本抽不出空发朋友圈,要不就是太懒了,懒得配图,懒得打字。
结束语
无论你处于哪一级别,无论你是否喜欢朋友圈中那个虚假的自己,你都一定要记得:
比朋友圈更需要用心去经营的,是你的现实生活圈。朋友圈或许可以体现你的生活状态,你的兴趣爱好,但现实生活中的你,才是最真实的你。
你可以沉浸在自己创造的优越生活的假象之中持续自嗨,但如果你的现实生活与朋友圈中的美好生活相差太大,那么这种巨大的心里落差给你带来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悲哀与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