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无论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宴席,以前在婚丧嫁娶,还有孩子满月客才会办宴席。如今随着经济的提升,生活质量的增加,五花八门的宴席,随之产生。
不知从哪个时候开始,各种宴请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参军宴,生日宴,乔迁宴,升学宴等等层出不穷。有人说:“除了自家母猪下崽不办酒席,其他的都得办。”这句话也说出了如今的宴席现状。
宴席的数量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一些低档类蔬菜几乎看不到了。提升不是主动提升,而是被动的提升,在办宴席的时候,别家之前办宴席一桌的档次在400元,下一次另一家办宴席就想着一桌的档次要高于400。于是关于宴席数量质量就这样”循环“下去。
以前的菜品讲究的是冷菜热菜烫菜搭配,既有食欲上的考虑,也有风俗考虑,现如今一上来就是各种鸡鸭鱼肉,所以现在很多人,送礼后就盯着酒席上的饭菜,结果一上菜吃几口,就不想吃了。 宴席档次、数量等的提升,使得宴席的成本也一步步的增加,礼金也翻着倍在增长,以前的礼金从几块钱到50元,再到100元,再到现在的300元打底,一千,甚至数千,让普通百姓情何以堪!送少了自己没面子,送多了自己受不了。 现如今宴席的范围也在无限的扩大,从之前的邻居亲戚朋友,到如今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一个电话你就得去赴宴。一赴宴就得送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几百年不联系的电话“。 ”你摆我送礼,送得多了,我也找机会摆,收回随礼钱,不然老是送礼也吃不消,周而复始,一直循环下去。“别人有事情请你去,碍于面子你不得不去,花了钱,但是你会觉得往而不来非礼也,还需要对方把钱再花回来,于是你又找个理由也宴请,如此往复形成了循环。这种循环不是靠我们某个人可以改变的,很多人都在讨论,但是谁也无法改变。 很多农民或者城市家里都有一个记着“人情往来”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每一笔收到的礼金。这个账本是以后随礼或者收礼的唯一依据,是万万不能丢掉的。
大家心里都明白,宴席是一家摆,十家亏。十家摆,家家亏。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还要摆呢?不摆的亏得就越多,摆与不摆都得亏钱。但是,如果摆宴席,就能收回来一些。为了减少损失,几乎家家都得摆。谁都不想得罪人,谁都不想吃亏。于是,我们一边大骂摆宴席的,一边自己硬着头皮也在摆。就这样,形成了一个随礼的“罗圈账”,这股风气也就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循环。 这股越刮越盛的随礼风绝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只有在这个人情大于规则的社会氛围中,每个人都被其所困,每个人都无力打破,也逃脱不出这个圈子。“随礼”的4句话——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淡。到最后,苦的是寻常人家,苦的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