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令平昌县青凤乡枫香村年过五旬的杨登文想不到的是,当了一辈子农民,今年1月,摇身一变成了村里合作社的股东和工人。“这个红本本是股权证,我们家扶贫专项资金优先股分到6股,财政支农资金普通股分到2.55股。”杨登文讲,到今年底,全家人保底分红能拿到500元左右。不但有“分红”,他自己也在合作社里务工,每个月能领到近1000元的工钱。
人人都是股东,年年都有分红。这是平昌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造血”功能,创新股权量化方式促进贫困农户增收的成功经验。 自2015年以来,平昌县创新股权量化方式,在53个脱贫摘帽村全面推行“资产收益,股权量化”试点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开。试点工作将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和资金进行量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采取优先股的方式量化到贫困农户,支农资金按比例量化到村集体、所有农户,促进农户增收。
贫困户实现多元化入股多渠道分红 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探索,鼓起了贫困户的“钱袋子”,贫困户自主参与的热情也被点燃。 在青凤镇枫香村,让困难群众手中的“权”变成“钱”,将林地、宅基地和承包地使用权等量化折价,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交给龙头企业、专合社运作,收益按股权进行分红。 去年,枫香村整合14.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注入顺枫种养合作社,以2:8的比例将138万财政支农资金的20%和14.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整合成424股优先股,按照每股1000元,以优先股的方式平均量化给212个贫困人口;138万元的80%形成1040股普通股,再按2:8的比例,2成量化给村集体解决集体收入无来源的问题,8成量化给所有村民。 “借鸡下蛋,不但让鸡在,还要让蛋孵鸡。”村支书杨弟润打比方,“钱撵钱”,不断放大扶贫资金效益。目前,合作社与成都农舆科技公司合作,拓展经营范围,畅通供销渠道,“死资源”变成“活资本”。尝到甜头的杨弟润有了新打算:盘活资源,借助七彩林业的观赏价值,发展乡村旅游业。股权量化枫香村1000多亩山林、13口塘库,然后引进能人承包经营,实现村民多元化入股、多渠道分红。 让贫困户手中的"权"变成"钱" “除了土地流转费、庭院经济外,还有合作社务工收入和入股分红。”12月10日,平昌县鹿鸣镇石龙村的入股贫困户徐志成细数收入账,一脸笑容。徐志成说的合作社是平昌农发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鹿鸣镇298户种茶贫困户为量化对象,按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200万元量化为2000股,每股股本金1000元,298户1098人人均持股1.83股,全部量化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每户在享受正常收益的情况下,多获得285元的扶贫收益,提高了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资产收益扶贫让贫困户成为了现代农业的股民、集体设施的主人,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成果。徐志成说:“现在,我们村的贫困户大部分是合作社的股东,家家都种上了茶叶。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种养基地务工,贫困户将获得‘工资+年终股权收益’双份收入。” 贫困户有了基本生活保障,收入结构也在优化。平昌农发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世祥介绍,以石龙村为例,贫困户每年可获得8000到1万不等的收益,有了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入,有劳动力的还可以就近打工或依托茶园发展乡村旅游。
平昌县“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等模式的兴起,资产和资本被盘活,促进了一大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