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多的时候村里有160多户村民,如今大山里常年坚守的就剩下一对八旬老夫妻
如果要从自己打工的深圳,回四川大山深处的老家 嘶峰村,中途在广州倒一次火车,再加上乘坐大巴车,一共大概需要近30个小时的时间。利用单位休假时间,看望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爷爷和奶奶,并劝说他们搬出大山……30岁的张钊伟是八月三日晚上7:50从深圳出发的,回到老家的时候已经八月五日上午了,在他的记忆里,从18岁和父母出来打工后,一年和爷爷奶奶团聚的时间也就只有春节了,之后的日子,爷爷和奶奶就互相陪伴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嘶峰村里。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鹿鸣镇嘶峰村五组,曾经最多的时候这里有160多户村民依山而居,翠竹掩映的马鞍山,清泉涌动的张家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的山里人。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们陆续走出大山开始在广东和福建打工,守在村里的多是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
83岁的张成禄和82岁的妻子李文福 2008年5.12大地震后,很多人也搬到了鹿鸣镇上,只是83岁的张成禄和82岁的妻子李文福,至今依然在山里居住, 守着破旧的老房子,守着一辈子的精神家园,搬还是不搬?便成了这对老人在对大山深深的眷恋中最困惑和难以抉择的问题。从严格意义上说,这里常年居住的留守老人就剩下张成禄和李文福
有着十几年历史的老房子 马鞍山海拔近800米的半山腰上,在往上大概500多米就能到达山顶,张成禄和李文福的家依山而建,有着几十年历史,在大山的环抱下,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房子,从高处看,很容易淹没在石头山上茂密的植被里。若不是前几年刚硬化好的通村路,绿意盎然中,这里颇有几分与世隔绝的“味道”,早些年路不通的时候,去一次镇上,翻山越岭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有一下没一下,没有节奏地地摇着蒲扇,很多时候李文福就这样坐在凳子上打盹,倒不是因为瞌睡,因为除此之外,她实在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 八月五日,张成禄早饭后就坐摩托去镇上了,那里人多能热闹一些,家里就剩下妻子一个人。对于孙子的不期而至,李文福惊喜中显得有点慌乱,撑着从凳子上起身,用地道的四川方言,亲切地唤着孙子的小名“明娃”,就忙着做饭去了。 从最多的160多户村民到如今村里只剩下五位留守老人,其中三位在镇上是有房子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这里常年居住的留守老人也就剩下张成禄和李文福了。 与周围美丽的自然景色相比,7间旧房组成的老屋,每一处土坯砖瓦,与顽强的断垣残壁,似乎都生动地记录了曾经的风雨和历史。 毕竟在大山里生活了80多年,真的要离开,两位老人有太多的无奈和不舍。屋外用雨布遮挡着两口摞在一起的棺材,那是好多年前,两位老人就为自己准备好的。 棺材口处有一张大大的挂满灰尘的蜘蛛网,偶尔的山风会将雨布吹起,簌簌作响。 大山深处的留守老人,因为时代的发展,生活在被很多人似乎遗忘的角落里,李文福已经一年多没有去镇上了,从最开始没人陪伴的孤独,到完全习惯了丈夫去镇上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 她的日子在一种极其简单的粗线条里倔强地更替着。 不搬出大山,是因为80多年的情感积淀,对一草一木的不舍;搬出大山,是因为几十年的老屋似乎“体力”不堪,是因为对生活了80年的地方的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