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动我省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省文化厅于2018年5月组织开展了2018—2020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根据《“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和管理办法》,经过项目所在地县级或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市(州)文化部门推荐、省专家组评审、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定了2018—2020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拟命名名单(共39个,名单附后),现向社会公示,公示期3天(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
《翻山铰子》发源于川东北平昌县西兴、龙岗一带,流传于大巴山区达州市、巴中市、南充市所辖部分县(市、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据传,它是由清咸丰年间达县石桥镇的民间艺人冯白仁首创的,历经五代传承,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了。咸丰年间,石桥著名艺人冯白仁的杂耍班子,经常在达县的一些乡场上表演杂技。一次,冯将一根红布带子系在手中的两面钗子上,一手固定一钗,一手甩另一钗打击固定钗子,从不同方位、角度击打,以击中为准。 《翻山铰子》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小镲)的男子舞蹈。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记载,四川传统民间舞有39种85个节目。《翻山铰子》就是其中之一,并经平昌县挖掘整理,成功申报翻山铰子舞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7日,翻山铰子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