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及其所滋生的侵害事件不断发生。
个人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知识,
赶紧学起来吧!
1
-“黑客神偷”-
通过手机APP设置入户密码的智能门锁现在非常受欢迎。但你知道吗?门锁再智能,小偷也有门。只要知道你设置密码的手机号,小偷可以轻易破译密码“光顾”你的家。
安全对策:
1、设置密码的手机号码,建议使用自己的非常用号,知道人越少越好。
2、最好加装智能指纹锁系统。
2
-充电5分钟泄漏一瞬间-
手机没电不方便,充电宝应运而生。可许多人不清楚,充电宝也能泄密。市面上有一种被植入木马程序的“病毒充电宝”,手机一旦连上它,病毒就会通过USB借口自动读取手机信息,不法分子就可以借助电脑链接的互联网将此前收集到的个人信息隐蔽传输至任何地方,从而达到自己的非法意图,给受害者带来损失。
安全对策:
1、从正规渠道购买移动充电设备
2、尽量不借用他人充电设备
3、最好使用直充电源,谨慎使用公共场所提供的免费充电接口
4、手机在连接“问题”充电宝后,不要点击提示的“信任”选项。
3
-陌生人一靠信息泄漏了-
有的人平时使用银行卡非常谨慎,甚至都不绑定手机,然而仍然被不法分子盗取了资料,损失不小,这又是怎么回事?
网络安全专家提醒,生活中一定要留意,身边是否有陌生人异常靠拢。现在有一种盗取银行卡、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卡、社保卡等信息的技术,不需要接触到你的东西,只需要携带专业设备,在距离20厘米以内停留数分钟即可达成目的。
安全对策:
1、不给陌生人随便靠近的机会。
2、重要的卡使用带有软体电磁屏蔽材料的卡套进行防护。
4
-二维码别乱扫-
一刷二维码,出门吃饭不带钱,认识好友不带名片,偶尔还可以领点免费小礼品。
但是,不法分子通常虚拟伪装一个网站,并生成二维码,实际上这个网站带有木马病毒。扫描二维码后,不法分子就可以获取你的身份证号、银行账号、手机号码等重要信息,并截取淘宝平台发来的信息如验证码等,便可以轻松转走你卡里的钱了。有的还可能将你的个人信息再次出售给其他渠道,二次获利。
安全对策:
1、不要贪图便宜随便扫描未知二维码
2、扫描后若要求填写个人账户信息,应当坚决拒绝
3、手机安装正规防病毒软件,定期扫描手机安全性
5
-乱扔快递单后果很危险-
电子商务时代,网购日益流行。快递单上有你准确的姓名、电话和工作单位、收货地址等信息,收到快递后,如果不对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进行擦除或撕毁等处理,往往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安全对策:
1、填写收获人地址时应注意相关内容
2、丢弃包裹时应先清除快递包装盒上的个人信息
6
-路由器也泄密-
移动互联网时代,路由器几乎成为家庭网络的标准配置。然而对于家里的路由器,大家往往郭宇信任,疏于管理防范,比如设定简单的密码,长时间使用同一密码等,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入侵家用网络,可实时掌握用户利用该网络进行的任意互联网操作,甚至入侵接入设备,提取设备中的敏感信息,修改路由器登录密码等。一旦侵入这个网络,就可以对智能门铃、智能摄像头等智能设备进行恶意攻击。
安全对策:
1、一点要修改路由器管理初始账户,并增加密码强度
2、限定路由器管理IP,开启相关登录限制措施,如路由器自带的“mac过滤功能”
3、随时关注并清理路由器上未知接入设备
4、不要使用破解路由器密码的应用软件,防止在破解他人密码的同时,也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7
-废弃手机 信息泄露的罪魁祸首-
换了新手机,许多人选择卖掉或者丢弃旧手机,以为“恢复出厂设置”就能万事大吉,却不知,手机上的数据删除后只要储存路径没有被覆盖,都能通过软件恢复。即便使用手机自带的“恢复出厂设置”功能,也无法彻底删除全部数据。现在网上也有一些手机数据恢复软件,甚至还有详细的教程,只要下载软件和参照教程,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数据恢复。
安全对策:
1、在出售旧手机之前务必删除个人信息,拔出手机卡及存储卡;
2、找专业人士帮助清除手机信息;
3、解除手机应用软件所关联的服务。
8
-U盘病毒易“传染”-
U盘、移动硬盘、内存卡等移动存储介质,在为我们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信息安全隐患。借助U盘传播病毒早已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U盘病毒通常是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进行传播,当用户打开U盘浏览内容的同时,病毒便会自动运行。
安全对策:
1、保管好移动存储介质,防止被盗、丢失造成泄密;
2、工作用与生活用的移动存储介质区分,减少在多台电脑上的交叉使用;
3、采用正规的杀毒软件经常对电脑、移动存储介质进行病毒查杀; 不定期更换不同的防病毒产品进行查毒;
4、关闭移动存储介质的自动播放功能,先查杀病毒再使用。
9
-智能摄像头曝隐私-
为了看护年岁较大的父母或是年幼的孩子,或者为了防盗,不少人选择在家中装设智能摄像头,却在获得方便的同时,隐私也遭到泄露,有的甚至自己和家人的隐私居然被曝光在网站上。
这是个别品牌的摄像头与手机注册,进行连接时,无身份验证机制,只要下载一个播放器,就能“在线观看”他人隐私,导致本来属于隐私的摄像头画面变成“公开”模式,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从而给不法分子带来便利。
安全对策:
1、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监控设备;
2、修改摄像头的管理账号及密码;
3、及时关注摄像头软件的提醒,如果绑定的手机上发现了请求验证码的短信,就应该立刻修改密码;
4、关注所用品牌摄像头安全方面的消息,如果发现设备漏洞应停止使用,等待厂家更新,并保证所使用的摄像头软件是最新版本;
5、摄像头避免安装在卧室等隐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