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某次坐火车,路途远,行至一半昏昏欲睡时,忽然安静的车厢里响起了《最炫民族风》。音乐声一起,几乎所有的人都被惊动了,睡觉的人更是纷纷被震醒。 
 抬头看去,一位坐在前排的母亲正举着一个手机,脸上带着喜滋滋的笑容,她五六岁的儿子正在车厢当中摆腰扭胯,随着音乐跳得不亦乐乎。 
 那位母亲浑然不觉四周异样的目光,兀自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儿子,加油鼓气:“宝宝好棒!跳得真好!再来一个!” 
 有乘客实在忍受不了,重重咳嗽一声。 
 母亲顿时不乐意了,站起身来眉头一挑:“咳什么呀咳什么呀?一看你就没带过孩子!体谅一下怎么了?孩子还小呢!在车上这么小的地儿都活动不开,憋坏了什么办?跳个舞都不让啊? 
 车上乘客皆无言,母亲大大咧咧地坐下,继续放歌。那孩子跳到兴起,竟从车头一直跑到车尾,再跑回来,踩得咚咚乱响。 
 我眼看着邻座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闭着眼睛抚着心口,脸色都有些白了。 
 最后总算有乘客实在忍受不了,叫来乘务员关掉了音乐。母亲悻悻,大声说了一句:“真没有爱心!”方才坐下。   我坐在车厢一角,忽然想起曾在地铁上遇到的一对父女。 
 北京的地铁拥挤不堪,那天也是如此。坐到国贸,那对父女上车了。小女孩一上车便冲着父亲叫:“爸爸!我要坐!我累!” 
 满满当当的车厢里,自然不会有空位的。当下便有年轻的学生站起来要让座,那父亲却摆摆手制止了。 
 他先是冲学生露出一个感激的笑意,随后低下头,温和但认真地对女儿说:“这里是公共场所,不是我们家的,更不是你一个人的。我们上来得晚,要守秩序,没有座位是很正常的。对不对?” 
 那小女孩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还是有些委屈:“可是,我累。” 
 父亲想了想,放下手里的东西,把女儿抱了起来。 
 “虽然爸爸今天工作很累,可是爸爸愿意抱着你,这个位置不是大家的,只是你的。” 
 小女孩笑了起来。   
 
 
 某日与友人在一家西餐厅里吃饭,这里气氛很好,客人们轻声细语,食物的香气与温暖的阳光都让人心情愉悦。 
 一个女孩尖厉的哭喊声打破了这一切。我们转过头去看,那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穿着粉色的芭比娃娃裙,别着可爱的发卡。 
 此刻她正坐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地失控大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哭喊声持续到一分钟时,周围的宾客已纷纷皱起眉头,我再次抬头看去,女孩的母亲正在低声安抚她,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女孩拿起一只叉子扔出去,变本加厉地哭喊。 
 朋友叹息,我无奈地苦笑,想着今天的美好午餐算是泡汤了。 
 下一秒那位母亲停止了安抚,她站起身来,牵着仍在尖叫的女儿,快步走出了正厅,拐进了一旁的卫生间。 
 一切安静下来,我们长出了一口气。   我们的位置离卫生间并不远,隔音条件一般,隐约能听到那边门后传出来的声音。 
 “……妈妈很失望,你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影响到大家,这很不礼貌。” 
 女孩却似乎愈加歇斯底里。 
 “好,如果继续这样,妈妈只能陪你在这里,虽然很冷,很不舒服,没有椅子,但是妈妈愿意等你冷静下来,什么时候不哭了,我们才能回到餐厅里去,吃你喜欢的炸鸡。” 
 女孩顿了顿,又开始大声抽噎、顿足。 
 母亲不说话了,只余下女孩断断续续的哭声。   我起身去卫生间,推门进去时,看到那对母女站在镜子前,女孩的眼睛哭得红红的,母亲表情平静,拿着一张沾湿了的卫生纸在为女儿擦掉眼泪。 
 我有些不忍心,开口劝道:“不必这么严厉,毕竟还是个孩子。” 
 母亲摇摇头:“她虽然是个孩子,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她的爸妈。别人没有义务做出牺牲,来纵容她,理解她。” 
 我打着圆场:“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愿意理解的。” 
 “那么长大以后呢?也把每一次任性发脾气都寄托在‘我还是个孩子’的基础上吗?” 
 母亲很平静地笑:“谢谢您,但是我真的很害怕我的女儿将来会被越来越多讨厌她的人赶到卫生间里来,与其有那样的将来,不如今天我先带她走进来。” 
 我无言以对。 
 那一餐我们吃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快要结账时,那位母亲才带着女儿走出卫生间。女儿脸上的泪痕已经被洗得干干净净,不再哭闹。 
 母女坐回位置,又请服务员去加热了菜品,细心地将鸡肉切好放入女儿的盘子里,女儿安静地吃着,偶尔小声地请母亲帮她拿番茄酱,乖巧可爱。  
 
 
 
 
 一个在海鲜餐厅发生的故事更有趣些。 
 有一个小孩摇摇晃晃地跑到一对小情侣的桌子前,伸手就去抓盘子里的龙虾。女生吓了一跳,男生及时按住了小孩的手。 
 小孩的家人就坐在不远处,他们看到了这一切,没有制止,还哈哈地笑了起来。 
 女生有些生气,男生却笑了笑,拿起龙虾问那个小孩:“你想吃这个?” 
 小孩点点头。 
 “你想像他一样吗?”男生指了指窗外。 
 那里有一个年轻的乞丐,吊儿郎当地靠坐在墙边,衣衫褴褛,面目肮脏。 
 小孩吓了一跳,摇了摇头。 
 “记住,只要跟别人伸手,不管要没要到,要到多少,就都会变成他了。”男生说。 
 小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男生说:“想吃这个龙虾,可以,你要拿东西来换。” 
 小孩又点点头。 
 男生问餐厅服务员借了笔和纸,在上面写了一行字:“我永远不会做一个不劳而获的人。” 
 他温和地摸摸小孩的头:“你会抄写了吧?如果把这行字抄三遍,读三遍,记住它,我就把龙虾送给你。” 
 小孩果然老老实实地抄写了三遍,读了三遍。 
 男生把龙虾拿起来,郑重地送给了小孩。 
 “你付出了劳动,学会了新的字,这很棒。现在,龙虾是你的了。” 
 小孩高兴地接过了那只昂贵的龙虾。他愉快地捧着它走回桌子,衣袋里还揣着那张抄写了三遍的纸条,一翘一翘地飞扬起来。 
 “我永远不会做一个不劳而获的人。” 
 
 
 
 
 他还小。 
 他还不懂事呢。 
 你一个大人好意思跟小孩子计较吗? 
 一看你就没有过孩子,有了孩子你就能理解了……   以这些借口在公共场合干扰到他人的做法,其实都忽略了一点。 
 孩子当然是小的,不懂事的,不应该计较的,可以理解的。 
 但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却是大人,是成熟的,要遵守规则的,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 
 你只是把孩子的不懂事,当成了无能的挡箭牌而已。 
 也许会有人说,这是不合情理的,难道不应该让孩子们随意生长吗?为什么要压抑他们的天性呢? 
 可是“教养”本来就是一件压抑天性、限制自由的事情啊。   人类与动物最大的不同点是,我们可以克制冲动的本能。 
 因为克制了所有的狂暴与贪婪,我们的社会才不会混乱无序。 
 我们才得以高高兴兴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不必担心被抢劫财物;坐在安稳的咖啡厅里轻松聊天,不必担心被飞过来的一颗流弹夺走生命;在温暖的大床上安然熟睡直到天亮,不必担心第二天自己的家被夷为平地。 
 我们彬彬有礼,我们彼此尊重,我们循规蹈矩,这才配作为人类而生存。 
 否则,人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 
 想起两句老话。小时候老人常说给我听的,始终牢牢记着: 
 惯吃惯喝绝不能惯毛病。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无论是稚子还是成人都想要“做自己”。 
 然而真正的“做自己”不是惯出一身肆无忌惮的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的臭毛病,而是在遵守规矩、有礼有节、绝不干扰他人的基础上,再谈“个性”和“自我”。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以约束为前提。 
 这个道理,孩子可以不懂,你却已经不再是孩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