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论坛导航   平昌论坛   笑气已成新型毒品,严重导致瘫痪。
    返回列表
    查看: 20690|回复: 1
    收起左侧

    [话题] 笑气已成新型毒品,严重导致瘫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3 16: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段时间刷遍新浪、腾讯、天涯等社交媒体平台的一篇名为《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自述文章引发热议。文章中,中国留学生林娜(化名)讲述了她在美国西雅图因吸食“笑气”成瘾而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国治疗的经历。

    一氧化二氮(N2O),俗称“笑气”,因能使人产生幻觉发笑而得名。在食品工业中常用于奶油发泡,在医疗领域则多用于麻醉。一氧化二氮用于制作食物时对人体无害,但如果直接大量吸食,则会致幻甚至使人窒息。

    林娜在文章中自述,笑气在留学生群体里“很流行”。她第一次尝试吸食笑气也是因为好奇,但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成箱成箱地购买。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能花掉七八千元。一个月的开销里,大概有十几万都是用在了吸食笑气上。

    后来,因为大剂量吸食笑气,林娜的皮肤上开始出现红色的斑点,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差,甚至一度出现双腿“站不起来”和失禁的情况。每天吸食过后就睡觉,醒来清醒一点了就继续吸。长此以往,林娜的生活及身体机能全面紊乱,甚至无法独立行走,整个人的状态接近瘫痪。最后她不得不中断学业,坐着轮椅回国治疗。

    如果不是吸食笑气成瘾,林娜本可以在明年拿到美国学校的毕业证。“坐着轮椅被推出机场的那一刻,父母震惊心疼的表情是我这辈子都不愿意想去回忆的画面,如果自己当初没有碰那些气球该多好,”林娜悔恨地说。

    20160413184038_mJYWv.thumb.700_0.jpg


    如果不是这篇自述文章的出现,可能大家都不太了解笑气的危害,正是这篇文章的出现让我们开始了解以及重视这样的东西。


    20170710220756_aa08554cfbd7680111e93f891676b7f7_1.jpeg


    业内人士认为,滥用“笑气”更严重的后果,是它有可能引诱人们去尝试其他毒品。早在201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就曾报道过笑气的危害。这则标题为《笑气到底有多危险》的文章指出,大量使用笑气会耗尽体内的维生素B12,造成贫血和神经损伤。全球毒品调查的数据也显示,约有4%的一氧化二氮使用者患有肢体麻木、刺痛和眩晕等症状。这些描述也与林娜的症状非常吻合。

    此外,吸入高浓度笑气会快速降低血液中的氧气,甚至有窒息危险。2007年,一名23岁的英国男子在家中被发现死在一大桶笑气旁,当时的病理诊断结论就是“因吸入气体而死于窒息”。美国也有数据显示,包括笑气在内的吸入剂每年造成100至200人死亡,主要致死原因是吸食后的昏迷、窒息、癫痫发作和意外伤害。

    根据2016年的全球毒品调查数据,在受访的50个国家中,一氧化二氮这种“新型毒品”的使用人数在所有毒品中排名第七。有一半以上的英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经尝试吸食笑气,其中有38%的受访者表示在调查前一年中吸食过。

    英国内政部的数据显示,“笑气”特别受年轻人青睐,有7.6%的使用者是16至24岁的青年人,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可卡因的4.2%和迷幻药的3.9%。

    BBC的报道同时指出,一氧化二氮的销售和使用在世界许多地方是合法的,而且便宜易得,所以经常在音乐节、夜总会和节庆中被使用。在英国不少酒吧的地面上,都能看到被使用过的压缩笑气的银色小瓶。

    在英国,向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一氧化二氮是非法的,但是成年人要想买到并不难。这种具有麻醉效用的气体,除了用于医学是合法的,对它的其他使用也一直处于法律灰色地带。

    20170710220756_aa08554cfbd7680111e93f891676b7f7_3.jpeg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在国内,一氧化二氮并未被划入“毒品”范畴,所以在网络等渠道仍可以按照食品加工助剂正常销售。

    然而,虽然“笑气气弹”的包装盒上明确标明“不可直接食用”,但还是有不少商家打擦边球,在销售后台教授购买者如何使用笑气弹制作“嗨气球”。在许多国内的娱乐场所,吸食笑气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不少年轻人甚至将它视为聚会时“调动气氛”的物品。

    由于缺乏对一氧化二氮的明确定性,相关部门在面对此类情况时,也往往无法依据合适的法规进行监管和处理,这也为规范“笑气”的使用带来了难度。

    20170710220756_aa08554cfbd7680111e93f891676b7f7_8.jpeg


    在此,给大家提个醒

    原本是在医疗中使用

    结果被人作为“消遣解乏”

    甚至变成新型毒品

    赶紧提醒你家孩子

    一定不要碰这种东西

    很多人都是在所谓朋友的怂恿下

    去尝试

    结果无法自拔

    赶紧告诉身边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3 17: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之前听成都的朋友说过,现在成都这边年轻人玩这个瓶子的还是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144 | 帖子:3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27-62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