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远
男,汉族,1949年9月生,平昌中学退休教师。
2012年以来,一直受聘于县文广新局,担任文化顾问和文化志愿者,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近几年来,为县里各系统各部门撰写演讲稿100余篇,指导参赛选手并屡获大奖。先后为驷马小学、白衣小学等7所学校撰写了以励志为主题的校赋。为驷马中学、鹰才学校等4所学校创作了校歌。创作了《驷马水乡赋》《江口赋》《黄山吟》等乡村旅游题材作品。2016年,担任
金宝老年大学校长,组建了金宝女子祥云龙舞队、锦麟狮舞队、老年合唱团、女子军鼓队等群众文化队伍,编写了《新市民三字经》《市民手册》,引领了金宝新区新风正气。2018年获评为“巴中市首届十佳社会贤达”和“平昌县首届新乡贤”。
吴思举
男,汉族,1974年12月生,平昌养路段驷马站职工。
他参加公路养护工作28年来,一直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为己任,默默坚守,辛勤付出。他所管养的路段路况良好,路容路貌整洁美观,好路率达到百分之百,成为了全县的样板路。为了养好路,吴思举每天六点上班,铲杂草、清沟边、扫路面、搞修缮,二十八年如一日。吴思举用他的坚守与付出,为公路两旁迤逦的风光更增添了一抹色彩,默默地做着公路的“守护者”与“美容师”。多次被评为“养护标兵”和“交通系统先进个人”,2017年获评为“最美平昌人”。
张洪善
男,汉族,1975年8月生,平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稽查大队长。
他扎根食药稽查执法10余年,以维护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为己任,先后受理处置各类投诉举报670余件、调解食药纠纷达1000余起,帮扶指导企业2860余家次,经手查办的各类食药违法案件多达1000余件,无一行政复议撤销和行政诉讼案件,办理移交公安查办大要案20余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余元。他创新提出了执法办案文书“五审”制度,规范了执法办案行为,在全市食药监管系统大力推行。创造性提出了政企联合打假治劣新思路,初步构建了打假治劣社会共治体系框架被业内广泛好评。2017年,荣获首届四川十大“最美食药安全卫士”称号。
孝老爱亲类
曹玉琼
女,汉族,1966年4月生,平昌县福申乡白乐村村民。
2000年,曹玉琼的丈夫在一次煤矿事故中双腿被砸断,导致高位截瘫,终身只能与轮椅为伴。当时有人曾这样劝说曹玉琼:“你与他本来就是半路夫妻,你才三十多岁的人,没必要遭这份罪,再重新找个人过日子去吧”,但曹玉琼看到3个孩子,卧床的丈夫,她心里明白,如果她撒手不管,这个家就彻底的完了,于是曹玉琼决心挑起照顾丈夫、抚养孩子这个家庭的重担。20年来,她起早贪黑、肩挑背扛、耕田犁地,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女汉子”,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整个家庭的担子。
潘传涛
男,汉族,1974年8月生,平昌县得胜镇养老服务中心院长
2014年,年仅40岁的潘传涛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外出挣钱的机会,向党委政府提出了申请,成为了得胜镇养老服务中心的院长。在照顾院里几十个老人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从未真正睡过一晚安稳的觉,与老人同吃同住,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来呵护。院里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老人们的穿衣问题,他便号召所有的亲朋好友把自家闲置的衣服捐献出来。老人的每一个生日,他都会让工作人员煮上几个荷包蛋端到老人床前,让老人感受到浓浓的关爱。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他都会亲自陪着老人开展一些娱乐活动,让他们快快乐乐度过晚年。2018年获评为“平昌县十大孝星”。
蒲光琼
女,汉族,1974年10月生,平昌县喜神乡社口村村民。
蒲光琼20年如一日,精心照护年迈的公公、身患精神病的丈夫和患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儿子,书写着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公公、丈夫、儿子本是家庭支柱的男子汉,却把这份沉重的担子全都压在了她一人身上。公公八十多了,腿脚不便,时刻需人照料,为防止老人生褥疮,蒲光琼每天给他洗澡。公公有时会消化不好,甚至大便排不出来,蒲光琼就用手往外抠,帮他排便。蒲光琼向磨难宣战,用坚强与坚守撑起了整个家庭。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彼此支持、信任,共同度过家庭难关。2018年,蒲光琼家庭获评为“平昌县第二届文明家庭”。
助人为乐类
苟兴江
男,汉族,1942年8月生,平昌县马鞍乡人,平昌县信用联社退休职工。
他捐出自己17万积蓄,硬化了村社道路8.2公里,又多方筹集资金25万元,解决了村里的饮水问题,2017年初,他又拿出所有的积蓄和做生意剩下的9万元,建成了通往万源鹰背的一座桥梁。2018年上半年,巴中日报、平昌电视台共同组建了一支探索古文化遗址的工作队,到平昌县中营村、万源鹰背乡现场挖掘“荔枝古道”的历史资料,苟兴江不但为工作队人员提供食宿的便利,还多方联系知情人士提供资料,不放过记录每一个细节。苟兴江为家乡建设付出的努力,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家乡人。2018年获评为“平昌县首届新乡贤”。
刘晓英
女,汉族,1983年2月生,平昌县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
2015年6月,刘晓英同好友四人创建了平昌县义工协会。协会成立后,刘晓英经常带领志愿者前往边远学校和敬老院陪伴留守儿童和老人们。几年来,刘晓英还组织平昌义工出动志愿者,参加环中赛志愿服务、“衣旧情深”捐献旧衣服活动等100余场次。2018年10月,刘晓英组织县义工协会奔赴1700公里到甘孜石渠县开展了“衣旧情深·情暖人间”志愿服务活动,彰显了平昌义工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奉献、友爱的精神风貌。
孙波
男,汉族,1982年9月生,平昌光明医院副院长。
孙波素怀医者仁心,默默坚持无偿献血十余年,义务参加紧急献血6次,累计献血45次、达14000毫升,相当于抽干自身总血量的2.8次,能延续或拯救生命35人。巴中启动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来,孙波夫妇成为平昌县首批入库志愿者。正是他的亲身示范、品行引领,光明医院现有职工参加无偿献血率达80%。他常说:“多献一次血,别人就多了一份生的希望”。孙波先后获得国家“2008-2009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0-2011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2-2013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四川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荣誉称号。
平昌马可欣
入围“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
马可欣
女,11岁,平昌县岳家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她有一颗火热的心,总是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2016年6月的一天下午放学后,她在学校花台旁拾到一个钱包,里面有600多元钱、3张银行卡,立即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最终找到失主。她热心公益,传播文明,积极主动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播文明。她经常带着同学们主动为社区做好事,捡拾白色垃圾、擦洗楼道栏杆、清除牛皮癣广告。她不怕脏、不怕累,红领巾在胸前飘扬,她和少先队员们用汗水和奉献还社区一片清新。
来源:平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