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论坛导航   平昌论坛   战争让我们坚强
    返回列表
    查看: 36669|回复: 6
    收起左侧

    [话题] 战争让我们坚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6 14: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对他所处那个时代人们在清明时节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情景描写。而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清明祭祖更是丰富多样。


    今天这个时代,比1000多年前杜牧那个时代更加发达,更加进步,更加文明。中华民族除了传承着文明祭祖的习俗外,还把祭祖的形式进行了拓展,比如通过现代化的设施如网络、手机开展多种途径的祭亲念祖。而于我来说,对于逝去的先辈、对于逝去的亲友、对于逝去的战友更多的是心中的祭奠。因为我当兵十八年,青春年华在炮火纷飞的年代,见过太多的血醒,见过太多的生命逝去,对我人生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对生命更加理性,对生活更加坚强。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怀着理想进入部队这个大家庭的。刚到部队就融入了云南边防的战火中,使我这个对血醒还有些过敏的人,几乎天天要和血醒打交道。记不起第一次和血醒打交道是什么状况了,但我在刚入伍不久的几件事我今天都是不能忘记的。


    那是1981年6月28日的上午,我们连队我们班受命配合团工化连(后改为特务连)在边境上开辟通路。我们班和工化连的工兵们一同向前沿阵地开进。行进途中,我得知工化连有我一个我们平昌县一同入伍的战友我就很高兴想去认识。那时因为我们才到部队不久,一个县一同入伍的600多名战友都到了云南边防,很多都不曾相识。在工化连战友的引荐下,我和我的这位同乡战友认识并见了面。在到达前沿阵地后,我们班按照任务要求选择了站岗放哨的位置站岗,工化连的战友们就拿着探雷器等设施探雷。那天是阴雨天,雨雾茫茫。大约一个小时过去,我就听到了“轰”的一声巨响,我下意识地感觉肯定是工兵兄弟出事了。我迅速向工兵兄弟开辟通路的地方接近。在先前工兵探雷踩过的地方只看到有很高的茅草却看不到有任何人影。我们连长甘贵华就迅速进入工兵踩过的地方,才发现有四个工兵兄弟倒下了。连队迅速调整力量叫我们抬伤员下山。我们抬着伤员才知道其中一个就是我的同乡战友冯和阶。我和我们连队的战友抬着四个伤员,还边抬边鼓励他们坚持。我们沿着艰难的山路下行,抬了一个多小时,好像还没有到公路,就有两个伤员牺牲,其中一个是我的同乡战友冯和阶。由于战事特殊,我们当时就返回了阵地,无法关注这位同乡战友和其他战友的后续情况。后来,我只知道我的这位同乡战友家中享受烈士待遇。


    在前线的炮火中,可以说天天都可能面对生死。同样是1981年,只是距我战友牺牲后二十多天的7月21日,我们班的一个叫周兴福的副班长也“光荣”了,我记得他是四川叙永县的人。那天我们在阵地上挖防御工事。因为这阵地是刚从越军手中夺回的,到处都可能有地雷。我们都是小心又小心,但也很难保证不遇上地雷。可不幸的是,我们这位副班长就遇上了它被它炸伤了。他被炸时一瞬间的情景我没有看到,但我听说当时他的肠子都炸出来了,我们在抬他下山时,连连呻吟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是抬着他着急地加快速度。但无论我们怎样着急,山间小路就是让我们欲速则不达。等抬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他已经停止了呼吸。我们也只有惋惜,失去一位善良的副班长,失去一位四川的老乡。


    在我新兵一年多以后,我考入了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后的1984年正是我军收复老山之后,我再次来到了云南边防。直接与越军对峙,可谓是枪林弹雨、炮火连天。越军不甘心自己失败经常组织大规模的反扑,我军奋起还击给越军以致命的打击,但我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有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都可看到战争的残酷,几乎天天都有伤员送下阵地,天天都有牺牲的战友进入烈士陵园。并且在那种特殊情况下,部队和地方都是忙着前线的战事,是没有人力马上掩埋烈士的。我后来到烈士陵园看到很多的烈士是用泥土简单的掩埋以后,就插上一个标明部队和姓名的木块,等到战事稍缓再树碑立传。


    这样的事情见得太多了,我对于生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逝去的我们无能为力,活着的就好好活着。生活不如意就和烈士比比,心中的起伏也就自然平衡。所以我后来,在遇到家中或者亲友或者战友或者朋友逝去时,我会在心中暗自悲痛,但很快就会调整心态。因为我觉得人总是要死的,但人类的存续是永恒的,人类的事业是永恒的,我们不仅要为逝去的生命哀思,更要为人类的前进助力。我们一定要自己珍惜自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这才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对得起这个越来越美好的世界。


    在2010年这个清明时节,我写下这些,说不上是对逝者的敬重,但也可以说是对逝去的长辈亲友战友的祭奠,对自己生活的鼓励。   

    661664c21cda28a.jpg
    ca8781720430033.jpg
    mmexport1524695373254.jpeg
    48031a0c6d22a2c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14:12:45 该用户使用手机APP登陆平昌零距离论坛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配文照片
    29395679d97c91bb.jpg
    mmexport1524695381118.jpeg
    mmexport1523110247885.jpeg
    -26908f9c5b185713.jpg
    mmexport1524695373254.jpeg
    3554d1483e6dea18.jpg
    mmexport1524695370642.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14:39:15 该用户使用手机APP登陆平昌零距离论坛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靖达酒店合影为特务连幸存战士,他们都是排雷能手,包括排雷英雄姜让青和龙伟。

    补充内容 (2018-4-26 14:54):
    上图靖达酒店左三为龙伟。下图老山主峰左一为姜让青。
    mmexport1522335116088.jpg
    mmexport1524668791974.jpg
    mmexport1524724257777.jpg
    mmexport152233398749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17: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军旅十八年 发表于 2018-4-26 14:39
    靖达酒店合影为特务连幸存战士,他们都是排雷能手,包括排雷英雄姜让青和龙伟。

    补充内容 (2018-4-26 14 ...

    1992年<<老山报>>上的一篇报道

    他受到了共和国元帅的礼遇

    ---记全军优秀班长姜让青

    张勇





    “叭”的一声脆响,他幸存的右脚有力地靠拢那安着假肢的左脚,一个笔挺的年轻战士立在徐向前元帅的面前。

    86岁高龄的元帅缓缓地离开座椅撑了起来,笑容可掬地伸出他那指点江山的巨手亲切地迎接了他。

    倏忽间,他感到挂在胸前的一个一等功、一个二等功和三个三等功的五枚奖章突然失去了份量。

    那是1988年5月16日下午,历史将为他记住这一不平凡的时刻。北京柳荫胡同徐向前元帅家中,一个年仅24岁的士兵作为全军优秀班长的代表受到了共和国一位伟人的接见,并同他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

    这个战士就是云南边防35550部队工兵班长姜让青。

    姜让青1983年10月从陕西紫阳入伍。从他穿上绿军装的第一天起,他就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前途、命运融进了神圣的军营,将他的决心和誓言写进了他虔诚的心中。因为他清楚,自己家庭出身地主,弟兄三人只有他读完初中升入高中,后来又取得应征的资格来到部队。他知道这些都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摘掉他家“异己分子”的帽子才使他交上了好运。他只有倾其一切才能报答党的恩情。

    来到部队,他被分到了工化连工兵班。工兵--排雷破障、开辟通路,与死神打交道的人,在不少人眼中,工兵工作是不受人喜欢的差事。在他看来,这差事却给了他一个杀敌立功的机会。

    于是,他虚心好学,刻苦训练,在同一批下连的新兵中,很快崭露头角,被送到云南省军区教导大队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工兵技术培训。继而,他以八科平均93.2分的好成绩结业回到连队成了一名工兵骨干。

    1985年2月10日,是姜让青第一次接受作战任务。工兵班需要挑四名战士去扣林山为执行出击任务的15连开辟通路,班长想到全班8个同志,除了自己和副班长还有另外一名老战士外,其余5人都是新兵。新兵中选那个呢?他想到了姜让青。

    “姜让青,怕不怕死?”班长直截了当地问。

    “怕死不当兵!”他不加思索地大声回答。

    “那就跟我去开路。”

    “是!”

    就这样,他们于2月10日从连队出发,当天下午向敌阵地接近。

    穿草丛,爬沟谷,在夜幕中前进。11日凌晨到达敌阵地前沿,开始是秘密排障,后来由于时间紧迫,他们不顾敌人的炮火,强行爆破开辟了通路。此次完成任务,他们排雷150余颗,开辟通路300余米,保证了连队按时占领了阵地。

    这一夜,执行任务较为顺当。姜让青成了连队新兵的佼佼者。

    于是,以后的次次任务姜让青都以老资格的身份往自己头上争。

    1985年国庆,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对我十四连阵地多次偷袭,已将阵地前沿的大部障碍破坏,需工兵班前往设置。这一下身为副班长的姜让青同班长论起了优势,两人互不相让找到了连队。指导员综合衡量后只好做起了班长的工作:“让姜让青锻炼锻炼。”姜让青好不容易争到带兵单独执行任务,他带两个战士拉起满满两车地雷、铁丝网等障碍材料赶到了14连。

    要在距敌只有四五百米的阵地布设地雷,架设铁丝网,其危险性可想而知。子弹不时从身边擦过,炮弹时常在周围爆炸。白天不便施工,姜让青就同所在连队的干部战士察看好地形,准备好材料,晚上乘着夜幕秘密设障。连续三个晚上,姜让青和他的工兵彻夜奋战,同连队一道,在正面架设了2300多米铁丝网,在纵身封锁了300多米长的通路,其中埋设地雷就达3400余颗。

    这次执行任务回来,姜让青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并荣立了三等功一次,不久他又接替了班长职务。

    1986年元月26日,姜让青又一次受领开辟通路的任务,这是他当班长后的第三次、也是他人生第六次执行大的作战任务。这次任务从时间的紧迫和人员的规模,他就感到其重要性不同寻常。20天前,部队叫姜让青组织的工兵集训,本来还差5天才该结束,可就在头天下午,上级突然通知提前结业,12连要执行特殊任务,前面需要工兵骨干。

    27日下午6时,姜让青带着一个加强班的工兵又一次走进了雷场。

    一片茫茫的原始森林,遍是浓密的林木和杂草,横在工兵战士的面前。还不知里面有多少地雷、多少道铁丝网和多少个陷阱。要从这里开辟一条路来,姜让青知道其任务的艰巨,他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捣开杂草荆棘,再探排地雷,几乎是蠕动着前进。将近一个小时过去,才进入100多米的地段。绕道不可能,两边是沟谷和悬崖。姜让青和战友们就这样缓慢地前进着。到了28日凌晨3点,他们都精疲力竭了才开通800多米,距敌人前沿阵地还有200多米。透过夜幕,他们侦察到敌人阵地前沿还布有两道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地雷障碍无从发现。正在他们继续向前之时,敌人有意无意地开始到处打炮了。突然,“轰”的一声,炮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战士李勇被冲击波冲出了4米多远,姜让青不顾一切去抢救李勇,刚把他背在背上,走出几步,身旁又一声爆响,身体向前晃了两步就失去了平衡,他两手本能地抓住前面的树枝,这才发觉李勇已从自己身上摔了下来。

    “班长,你受伤了。”一个战士的叫声使他警觉,他摸摸左腿,四个肉麻麻的洞眼,一种稀稠稠的感觉,身上还一抽一扯的。他估摸腿被地雷炸伤,血管已经破裂,血浆正在向外喷射。

    他见有战士向他奔过来,一声惊呼,“不要来,周围有地雷。”他又把伤员携在背上,可他的脚再也支撑不住而倾斜了,他凭借两手的力量,拖着伤腿、驮着伤员,爬行四五米到了通路口。

    姜让青让战士们用担架把伤员抬走,自己爬着要去继续开路,副班长砍来两根杂木,拴上一根背包绳制做了一副简易担架,叫卫生员给他简略包扎把他放上担架。他见战士们要把他抬下阵地,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子就从担架上翻下来。吼道:“不要管我,开辟通路要紧。”他连续吼着,直到失去了知觉。

    姜让青从28日受伤直到29日才苏醒过来,中间连续昏迷整整23个小时。当他醒来时,他首先向医务人员打听前方的情况。

    当他得知他受伤之后,副班长迅速组织战士按时开辟了通路,12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伤员也脱离了危险,他才舒展了一口气,微微地笑了。

    姜让青在医院的痛苦日子里,被截去了左腿,换上了一个假肢,并增加了一副拐杖。6月25日,他才安上假肢,前摔后倒地学步,就缠着医生要求出院重返战斗岗位,医生叫他不要着急,他不予理睬,还放下拐杖,咬着牙一颤一颤地表演他的“走功”。医生拿他没办法,开给他一张“一等功臣国家供养终身”的证明,他仍固执地要求早日归队。

    闲不住的姜让青看到连队训练火火热热,跳到训练场也要站进队伍之中,连队不忍心让他受伤的身体再遭磨难,限制他外出,他又向连队要求进行工兵教学工作。他不顾炎热酷暑给大家讲解示范,好几次卧在地上摔脱了假肢,腿上的鲜血直流,他拣起假肢往腿上一套,继续示范。两个多月过去,他为连队培训了37名骨干。

    1988年7月,徐向前元帅听到有关方面关于姜让青的情况汇报后作出指示:再也不能让这样的战士继续在边防受苦了。于是,姜让青于1988年9月被调到新的单位。

    姜让青在边防接近5年时间,用青春和热血写就了一曲边防战士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颂歌。这支歌无数次地伴随着35550部队的官兵完成了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至今还鼓舞着一代新人,进行着新的事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17: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军旅十八年 发表于 2018-4-26 17:04
    1992年<<老山报>>上的一篇报道

    他受到了共和国元帅的礼遇


    独树一帜的典范   经久不衰的榜样
                                               ----班长龙伟不慕功名的一段佳话(1992年老山报)
                                                                                张勇

    1984年5月,正当老山战场的炮火打得轰轰烈烈、全国各地的报刊电台纷纷扬扬宣传英雄模范的时刻,我军权威报纸<<解放军报>>曝出一条新闻:<<英雄称号固然令人敬慕实事求是精神更加可贵---班长龙伟主动更正为自己误报的战功>>。这一新闻很快引起社会反响,并在后来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荣登一等奖宝座。于是,龙伟成了独树一帜的典范,耸立在万千军民心中。

    时光的年轮辗过了八年,龙伟早已退伍回到了生养他那贫瘠的大山沟,但不少人对他更正功名的事记忆犹新,尤其是35550部长的指战员讲起这段往事,无不为“龙伟精神”而自豪。

    1984年4月28日,我军收复老山的庄严时辰。凌晨时分,在老山冀侧某高地受命执行穿插任务的35550部队十二连正困于雷前。

    “连长,前面的地雷一颗一颗地排,已来不及了,我看这里地势较平,又有一个斜坡,我用身体去滚,如果触雷牺牲就算了。”朦胧的静夜中,配属十二连开辟通路的本部工化连工兵班长龙伟向连长甘贵华请令。

    这次执行任务,工兵班长龙伟和副班长金德荣、战士吴大洪组成的三人破障小组,主要负责十二连尖刀排的通路开辟。由于敌人布雷多诡,加上夜暗条件,他们才排除五颗地雷,那两名战友就触雷负伤倒下,自己也受了轻伤。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龙伟焦急得再也耐不住了。

    甘连长出于慎重考虑,一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龙伟着实为通路未开而着急。独自一人抱着炸药包向高地顶端爬去。不久,高地反斜面传来地雷的爆炸声。尖刀排寻着地雷炸出的通道,冲进了敌人的阵地、、、、、、

    龙伟在雷场的通道旁负伤失去了知觉,被送到了后方医院。

    十二连在这次战斗中圆满完成了任务,干部战士纷纷请求要给开辟通路的工兵记功,尤其是班长龙伟在尖刀排受阻受困的紧要关头,孤身前往滚雷,既开辟了通道,又鼓了士气,一定要上报他“活着的滚雷英雄”。

    当时35550部队政委龚文进喜闻本部队出了英雄,激动万分。在这战斗激烈需要英雄的时刻,出了英雄不仅部队光荣,而且对下一步完成更艰巨的任务,有着强烈的感召力,于是,迅速指定人员整理材料上报。

    上级首长接到这一报告,同样是喜不自禁,迅速派出政治部最得力的干事整理这一英雄事迹。

    这位干事调查了龙伟所在的工化连和配属十二连的干部战士,都一直出具充分的材料证明龙伟面对这次任务,战前刻苦训练、积极请战,战斗中勇往直前、不顾负伤流血,孤身滚雷,强烈要求授予他英雄称号。

    于是,一份硬梆梆的事迹材料很快写就。

    然而,就在材料形成,找龙伟本人核实时却出现了意外。

    “龙伟同志,这是写你的材料,请你过目一下。”在后方医院,这位干事找到了刚苏醒过来的龙伟。

    龙伟看到赫然醒目的标题---“活着的滚雷英雄。”一阵惊慌,脸上泛起了红晕:“这不是我的吧?”

    干事以为他在开玩笑,连忙补充说:“材料都是通过反复调查写成的,各级党委对此很重视,这既是对你本人的关心,也是对我们整个部队英雄行为的褒奖。”

    龙伟耐着性子看完材料,对其中思想的提炼,事迹的描述,用詞的精当都无可挑剔,但他却坚决地摇了摇头,慎重地说:“不是这么回事。”接着,他原原本本地叙述了当时的经过。

    “我当时向甘连长请求过用身体滚雷,连长没同意。后来我上了高地,想用炸药去炸,可是受伤的右腿不听使唤,脚一滑就下去了,身体压响了地雷。(事后探查滚压过的两颗地雷,由于火药已经潮湿,雷体锈蚀,只是上面的引雷管爆炸,而没有引爆雷体---笔者注)由于当时天太黑,加之我在事前请求过滚雷,所以大家都认为我是去滚雷,这是一种误会。还有,在我开头排雷时,我只排了两颗,副班长他们排了三颗,全写在我上面了。”

    干事表示排雷的数字更正,但滚雷一事请他慎重考虑再说。

    龙伟仍然一口咬定:“请转告上级党委和首长,我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可我不配当‘滚雷英雄’”。

    于是,干事只好将情况如实向领导汇报。

    一个即将成为的英雄就这样“泡汤”了。

    事后,不少的战友、老乡找到龙伟,骂他十足的“憨包”,到手的荣誉也不知道受领。

    他们却不知道龙伟的内心世界。龙伟从小就羡慕英雄,特别是象他这样一个来自山沟的少数民族战士,一旦当了英雄将会意味着什么。鲜花簇拥众人仰慕,可以跳出大山沟,去吃国家粮,可以挑一份称心的工作,找一个如意的姑娘,建立幸福的家庭。但是,能昧着良心去当那种本不属于自己的‘英雄’吗?部队培养教育好几年,我这样不老实,对不起各级首长,对不起与我生死相依的战友,也对不起我憨实的家乡父老。

    龙伟向大家袒露了心迹,大家理解他一片赤诚,更敬重他,更亲近他。纷纷为他举杯,祝贺他当了一个“实事求是的英雄”。

    1985年12月,服役四年的龙伟同连队所有的老战士一道,在战友们深情的送别中,告别了军营,回到了他那偏僻、贫瘠的家乡---云南省石屏县宝秀区一个小山寨,悄悄地开始了他平淡而充实的新的生活。然而,他这平凡的举动却被人们誉为可贵的“龙伟风格”而成为老山精神的化身,成为35550部队无价的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22:04:16 该用户使用手机APP登陆平昌零距离论坛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图片
    mmexport1524749877117.jpeg
    mmexport1524749887459.jpeg
    mmexport1524749865231.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23:46:08 该用户使用手机APP登陆平昌零距离论坛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清明之夜麻栗坡人民为烈士点灯(图片来自网友)
    mmexport1524757152256.jpg
    mmexport1524757239585.jpeg
    mmexport1524757232658.jpeg
    mmexport1524757183431.jpeg
    mmexport1524757222144.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144 | 帖子:3万

    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27-62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