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002
- 积分
- 4427
- 经验
- 个
- 金币
- 个
- 精华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18-3-25 12: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一、创筑小宁城的历史背景
蒙古灭金之前,南宋和蒙古的关系基本上是友好的,而且还出现了“使宋假道”以灭金的短暂合作。史载:宋绍定五年(1232)十二月蒙古“遣使王檝赴襄阳(湖北襄樊),与宋京湖制置使史嵩之议对金夹攻,许以灭金之后,以黄河以南地归宋”,宋派孟珙率兵2万、运粮30万石前往会战。宋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联兵灭金之后,蒙古统治者却不履约,只划了陈、蔡二州东南地区给宋。宋乃派兵接收三京(开封、洛阳、商丘)之地,被蒙古军队打败。于是,蒙古统治者反过来指责宋方破坏盟约,并以宋接收三京为借口,于是年七月“遣达海绀卜征蜀”,次年(宋端平二年)春,窝阔台汗又派遣次子阔端率军攻蜀,第三子曲出率军攻襄阳,正式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宋端平三年(1236)十月,蒙古攻下成都,占领了蜀中大部州县,不久又全军撤出。宋嘉熙四年(1240)和宋淳祐元年(1241)又两破成都。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于宋淳祐二年(1242)任命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以“自许当手挈全蜀还本朝”的抱负,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赴任。余玠到任之后就贴出招贤榜,“集众思,广忠益……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在认真调查研究之后,他总结了四川各地结寨自保的经验,决定了“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于是,四川各地迅速响应,纷纷筑城修寨,出现了许多山间壁垒。也就是说在四川境内布下了许多战斗据点,以屯兵、积粮、保民、战守,各据点之间相互声援,又以各通航河流或官道为联络线,点线结合,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这对遏制蒙古军队(尤其是骑兵)的攻扰,坚持长期抗战,起了很大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