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故人 发表于 2020-12-9 10:32:03

【网络诚信】四个首次!《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发布


12月7日,以“守信互信 共践共行——携手推进网络诚信建设”为主题的2020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在山东曲阜举行。会上首次发布《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张勇现场发布《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中国网信网 李晓尹 摄

《报告》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写,全面呈现了我国网络社会中的诚信建设现状,并为今后网络诚信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

首次定义网络诚信概念

《报告》指出,网络诚信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网络空间活动中尊崇道德、遵守法律、履行契约、恪守承诺的状态。
首次系统梳理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发展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网信事业快速发展,网络诚信建设不断探索前进,基本形成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诚信建设体系架构。我国网络诚信建设的发展大体经历了1994年至2011年的初步探索、2012年至2016年的规范发展、2017年至今的综合治理三个阶段。

首次总结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诚信建设的实践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加强信用建设,社会发挥监督作用、推进行业自律,广大网民提高自律意识、践行诚信理念,初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网络诚信建设格局,网络诚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网络诚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首次研究提出构建网络诚信建设的体系框架

《报告》围绕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网络诚信建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加强统筹,着力构建网络诚信建设体系。
二是共践共行,推动形成协同治理诚信建设新格局。
三是综合施策,充分运用多手段推动网络诚信建设。
四是厚植根基,积极培育网络诚信文化。

系统梳理中国网络诚信建设的问题和挑战

1、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通过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网络介质,在没有事实依据之下,传播带有攻击性、欺诈性、目的性的话语和信息。
由于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网络谣言的传播对网络环境更具破坏力。调查数据结果显示,66.6%的被调查者曾经常遇到过网络谣言,24.7%的被调查者有时遇到网络谣言,6.4%的被调查者很少遇到网络谣言,而仅有2.3%的被调查者从未遇到过网络谣言。
数据说明,网络谣言已然成为网络诚信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2、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是指在网络经济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宣传,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
虚假宣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调查数据结果显示,56.7%的被调查者曾经常遇到过虚假信息,30.6%的被调查者有时遇到虚假信息,9.8%的被调查者很少遇到虚假信息,而仅有 2.9%的被调查者从未遇到虚假信息。
数据说明,虚假宣传已经成为网络诚信建设需要面对的问题。

3、泄露个人隐私
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成为网络诚信领域的重要隐患。泄露个人隐私会给网民带来骚扰电话、垃圾信息、垃圾邮件、网络诈骗等多种困扰,保护个人隐私就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28.5%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常遭遇个人信息泄露,32.7%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时遭遇个人信息泄露,24.0%的被调查者很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而仅有 14.8%的被调查者从未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
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网民不同程度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4、网络恶意营销
网络恶意营销,即企业或个人为了取得商业利益,选择在特定时机利用煽动性话语刺激公众情绪、博取舆论关注,从而吸引流量变现盈利。
网络恶意营销主要有三种获利方式:一是网络营销账号通过博取更多粉丝关注,实现流量变现;二是通过插入跳转链接获得相应受益,这其中不仅包括购物链接,还包括跳转到涉黄涉赌等违法内容的链接,吸引粉丝点开后实现恶意变现;三是在收取他人费用后针对其竞争对手编造谣言,或者专门散布某些企业的不利甚至不实信息进行故意敲诈,让对方主动联系自己谈判以收取所谓“撤稿费”。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61.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标题党”现象非常严重,30.3%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标题党”现象比较严重,6.4%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标题党”现象一般严重,1.4%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标题党”现象不严重。
这一数据表明,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炒作“标题党”文章以吸人眼球、博取流量。

5、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通常指主要行为和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12.9%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常遭遇过网络诈骗,27.1%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时遭遇网络诈骗,35.5%的被调查者很少遭遇网络诈骗,而仅有 24.5%的被调查者从未遭遇过网络诈骗。

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网民不同程度遭遇过网络诈骗。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网络传播杂志

公道自在良心 发表于 2020-12-9 15:49:08

泄露个人隐私是违法行为,严重了就是犯罪行为。
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成为网络诚信领域的重要隐患。泄露个人隐私会给网民带来骚扰电话、垃圾信息、垃圾邮件、网络诈骗等多种困扰,保护个人隐私就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28.5%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常遭遇个人信息泄露,32.7%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时遭遇个人信息泄露,24.0%的被调查者很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而仅有 14.8%的被调查者从未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
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网民不同程度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公道自在良心 发表于 2020-12-9 15:50:19


    网络诈骗通常指主要行为和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12.9%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常遭遇过网络诈骗,27.1%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时遭遇网络诈骗,35.5%的被调查者很少遭遇网络诈骗,而仅有 24.5%的被调查者从未遭遇过网络诈骗。
   确实该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电信诈骗和金融诈骗!

公道自在良心 发表于 2020-12-9 15:51:12

   不搞虚假宣传,做良心商人。诚信是金!

公道自在良心 发表于 2020-12-9 15:51:47

围绕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网络诚信建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加强统筹,着力构建网络诚信建设体系。
二是共践共行,推动形成协同治理诚信建设新格局。
三是综合施策,充分运用多手段推动网络诚信建设。
四是厚植根基,积极培育网络诚信文化

未曾寄出的情书 发表于 2020-12-9 16:41:37

加油

少女所長 发表于 2020-12-9 17:16:57

这是哈

二嬢我婆娘 发表于 2020-12-9 17:53:41

可以

愿爱无忧 发表于 2020-12-9 17:55:57

我宣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诚信】四个首次!《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