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故人 发表于 2020-4-17 15:59:04

“老”村来了“新”书记,平昌这个村“第一书记”脱贫创富获村民好评

  补短板

  硬化村道路16公里,户户通水泥路;危旧房改造134户,易地搬迁20户,实现安全住房、饮水全覆盖

  强产业

  发展生态种植和养殖,种植青花椒1200余亩、畜禽养殖万余只,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

  “道路陡峭蜿蜒,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十有九个贫困户,留不住媳妇。要走遍整个小山村,得鸡鸣起床、月落还家……”这是几年前平昌县喜神乡石铧村的真实写照。来自平昌县检察院的刘乐就在这个村任第一书记,今年,是他驻村第3个年头。

  “刚驻村时,我能感觉到村民们的不信任。”刘乐说,那年他29岁,不少村民认为他是来“耍”的,年纪轻,办事不牢靠。

  工作从“迈开腿、张开嘴”开始。为了赢得村民信任,连续1个月,刘乐白天逐门逐户核实贫困户信息,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状况、致贫原因、主要经济来源和脱贫措施;晚上学习各项扶贫政策,和单位的帮扶干部一起讨论,对村上75户贫困户因户施策,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了解到村上因病致贫户多,他通过民政救济、司法救助、网上众筹等形式,为3名患大病的贫困户筹集医药费14万余元,这让村民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

  “很感激刘书记,他为村上争取这么多好政策,我们家住得偏远,水泥路都通到了院坝。”通路那天,已经70岁的贫困户程焕喜在自家院坝里凿出一副对联:勿忘初心勤劳朴素改革再出发,牢记使命忠孝节义祖训永流传。

  石铧村距离县城115公里,是典型的丘陵山区,交通是村民最头疼的事。在帮扶单位、刘乐的争取下,村上累计硬化村社道路16公里,加宽道路5.7公里。路通了,石铧村其他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完成危旧房改造134户、易地搬迁20户,实现全村安全住房全覆盖;建成集中供水站1处、分散供水2处,整治山平塘4口,实现全村村民安全饮水。


  基础设施短板补上了,刘乐和村“两委”开始谋划村上的产业发展,“村民收入靠务工为主,在家的一般以户为单位,种庄稼、搞养殖。”刘乐说,为了改变村上无主导产业的现状,村上抓住全县发展青花椒产业的契机,整理土地种植青花椒1200余亩。


  贫困户赵明金说,河下土壤肥沃,但以山林地为主,适合青花椒种植,他已经栽下3亩多青花椒,养起近百只土鸡。

  除了青花椒,石铧村栽植以柑橘为主的水果300余亩,发动村民生态养殖,生猪、鸡鸭存栏量达万余只(头),鱼塘养鱼3万尾,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

  “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政策好、帮扶干部帮得牢。今年我们还要下大力气干,把日子好过得更好。”贫困户程焕喜黝黑的脸上浮现出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心亮 发表于 2020-4-17 15:59:59

为人民办实事,才是好的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村来了“新”书记,平昌这个村“第一书记”脱贫创富获村民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