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平昌这个村给村民发“福利”了
每天傍晚6点,回龙村村委会的高音喇叭都会准时响起。平昌县鹿鸣镇回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鲜叶收购车沿着四通八达的水泥道路开始收购茶农采摘的鲜毛尖。村集体无钱办事是回龙村发展一大难题,为了彻底打破村集体收入“零”局面,近年来,平昌县鹿鸣镇回龙村在巴中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帮扶下,盘活现有的茶场资源,创办茶叶加工扶贫车间,2019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6余万元。
回龙村现有茶叶面积1100余亩,已达到盛产期,茶园都是由茶农自管自摘自销。历年来,长年外出务工的家庭茶园无人管护,河下易地搬迁贫困户无茶采摘,茶商收购鲜叶时常压低价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面临这诸多问题,如何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让村民真正享受到茶叶产业带来的“福利”,已成为帮扶的着重点。
巴中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回龙村村“两委”干部,多地考察学习,吸取经验,帮助成立平昌县鹿鸣镇回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创办茶叶加工扶贫车间,建立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有劳动力家庭的茶园鼓励自管自销,无劳动力和常年外出务工的家庭的茶园合作社流转代管,合作社组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在茶园管护、采摘等获取劳务费。
驻村第一书记张庆海
所有的鲜茶都由合作社收购,自管的鲜毛尖70元一斤,流转茶园的鲜毛尖40元一斤,这样的机制既解决了茶园管护和价格问题,又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收入问题。
制茶是一项技术活,制出来的茶要色香味俱全,巴中市城管执法局邀请技艺精湛的制茶师傅手把手教学、品鉴,帮助开拓市场。回龙村合作社生产的“龙芯茶”手工茶,香味浓郁持久,口感甘醇。
“龙芯茶”让村集体有了收入,也让回龙村“两委”尝到了“甜头”。回龙村主任孙奎霖开玩笑地说到:“村上有钱了,感觉腰板都要硬些了”。
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多,土地荒芜厉害。回龙村“两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荒芜的土地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青花椒。虽然村民很支持,但流转、整理土地,栽植青花椒需要大笔资金,问题就摆在眼前急需解决。
第一书记张庆海和驻村干部梁仕伟积极向巴中市城管执法局争取资金30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600余亩青花椒在合作社的精心管护下茁壮成长,预计3年后就能采摘青花椒见收益了。
2019为180户582人的贫困人口分红2万余元。“村集体有钱,也要让村民受益,虽然分红不多,但让村民觉得有盼头”回龙村支部书记张成高兴的说到。
我们村咋没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