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的明,家是自己的好”老家一一金宝的记忆!
"月是故乡的明,家是自己的好”!人人都说家乡好。这是人们普遍的恋家情结。
我也如此,人老了,尤其是远离故土之时。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平昌县境内,当年叫金宝乡,现在历经改革撤并,而今成为一个新区,是平昌县城的组成部分。
我在老家出生、成长,读完小学、中学,直至参军入伍。
过去提到金宝,知道的人不多,现在提到金宝,知道的人不少。
从平昌老城出发,跨越巴河有四座大桥可以到达对岸的金宝。分别是早年修建的巴河大桥、近年修建的金宝大桥、安家坝大桥、黄滩坝大桥。
进入金宝有一条百米大道,是平昌县最宽阔最现代化的大道。从原来的五一村经过金宝社区和原来的竹园村直达原来国光村的黄滩坝。把金宝山除西面的三面严实地围了起来,在原竹园村与国光村的交界处再穿过蒙子垭隧道连接原五一村,进入现在的火车站。
百米大道应该在十公里左右。一座新村面临巴河,围绕金宝山而建,可谓是依山傍水,山美、水美城更美。
我的老家就在现在的百米大道往原竹园村方向靠山的里侧。
金宝开发之后,百米大道两旁的新楼代替了过去的田园农舍,我的老家的位置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我的老家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相传金宝地名是因为金宝山而得名,金宝山又名金宝观,传说山中储藏着很多金子。我小时候幼稚地认为,如果哪一天有人挖开金宝山,那可是要发大财的呀!我从小就对金宝充满了神秘。
金宝有着美丽的传说,但金宝还真的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过去的良田美景令不少人羡慕。我家曾经就在竹园村的八社。当年没有社队调整时称为七社,七社就是七股水所在地。我们家老房子200米距离的边上有一个不大的堰塘,堰塘靠里有一个水井。最初的水井是好久修建的不得而知,据说里面有七股水源源不断地流进这个水井,保证了这水井和堰塘常年不干,七股水因此而得名。
这个堰塘水源丰盛充足,水质清澈明净,水温冬暧夏凉,尤其是冬春时节,不仅水性温暖,还散发出轻纱一般的热气,形成一道独特景观。周边的人们用着这水洗菜做饭喂养牲畜和浇灌粮田。无论经历多大旱灾,队上种植的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都是连年丰收。路过七股水赶场上学的大人小孩,不少人都喜欢驻足捧水畅饮,那纯正甘甜那沁人心脾令不少人留恋忘返。
早些年,七股水汇聚塘内,经东西两侧沟渠分流浸润着周边大片作物。可能在我参军之后,社上进行水利建设,将饮用水的水井进行了封闭打造,并提泵到高处引入村上500多户人家供2000多人饮用。并且将外面的堰塘用规整的石条进行重新围砌,在水塘出水处建起了七个碗口粗的水孔,再行分流利用。清水哗哗流出,可容10多人同时洗衣淘菜。如果在日出或者日落时看到10多人在这水边同时洗淘的场景,你一定会感叹这是一辐活生生的山水人物画卷。
我的老家尽管已经大部分人家拆迁,但留在我心中的记忆却不容抹去。春天我们那里万物复苏,桃李竞相开放,与山野青草树木的嫩绿相得益章;夏天伴随着黄瓜茄子各种时鲜蔬菜长成和田间的秧苗飘绿,与随时都能听到的蛙鸣鸟叫让人感觉生机一片;到了秋天山上的苹果梨子坠满枝头,田间的稻谷高粱一片金黄,又构成丰收在望的景象,加上房前屋后的桂花盛开花香四溢,让人美不胜收;冬天仍然不失生机,山上的松树柏树保持常青,地里的白菜青菜嫩绿滴翠,没有枯冬的迹象。特别是到了腊月的年底,家家户户都杀年猪,准备着年货,一派喜庆的气氛。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据说四川人民成为全国饿着肚子为国家贡献粮食最多的省份那么困难的年代,不少地方完不成国家的公粮征购任务,我们队上都是足额交足公粮。曾记得,我在少年时代就和大人一起收割稻谷,还背着公粮去交统购。好几次我们夜晚背着公粮到粮站等着收购员,月亮还挂在半空。
我的老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不像现在这样交通方便。那时村上没有公路,但我们能够隔着巴河看到对面的汽车,听到汽笛的声音。羡慕有朝一日能坐上汽车在自己的老家风光。我记得我们县城的巴河大桥是70年代后期修建的,修桥时动用了全县很多力量,我们看到河里很多船只到各乡镇去拉石头来修桥,这个大桥大概修了三年才完工。后来,我们队上规划了平青乡道,可把我们高兴了。队上实行筹工筹劳,给我们家分了10多米的路基工程任务,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到处找石头背来才把路基铺好。现在的百米大道就在原来的平青公路的下边。百米大道通了之后,在我们队上那段平青公路使用不多了。公路修通前,我们进县城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小路步行,为了比较进县城的距离,我还爬到金宝山顶去远眺周边位置,发现县城就在我们的山背一侧,直线距离很近。我觉得如果从我们竹园上山从五一下山再回到金宝乡上过河就到了县城,平时走山下的小路进城不如上山下山过河来得快。我试了几次上山下山进城和走山下小路进城实际上时间相差不多,都在一小时左右。但那时年轻气盛,爬山如走路轻松,不歇气就可到山顶。现在不仅找不到上山下山的路,就是有路也难有当年那种盛气了。后来我曾经在山上望着山的两边想,如果从山的两边打个洞走五一进城不是更近吗?我当年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在后来真的实现了。现在在我们老家旁边不远处打的两个隧道,成为连接金宝大道的城市通道。同时在金宝山下,还有一条铁路隧道,是巴达铁路过境道,并且火车站就建在金宝大道原五一村段下方。
不仅如此,在原来70年代修建的巴河大桥的上游,除了新修建的金宝大桥外,还新修建了安家坝大桥,黄滩坝大桥。
现在,百米大道高楼林立,绿树掩映,车来人往,不胜繁华。晚上华灯亮丽,美不胜收。
新修的学校已经早已使用,新建的商场运营正盛,新修的医院即将建成。
走在通往老家的路上,我总想找寻曾经的记忆,但现实中看到的都是新的景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就向金宝大道一样,越伸越远,越来越好。但愿留在记忆中的印记是美好的,新增的印象也是美好的,甚至更加令人欢欣鼓舞和幸福满满!
赵子和 发表于 2020-03-12 18:36
我认真的读了,在读的过程中,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好文赞 一个。
我们的童年都各种各样,我们的现在都幸福美满! 向铲铲 发表于 2020-03-12 23:43
以前的堰塘和水井现在在不,写在好赞一个
水井和堰塘都在,只是现在不是以前那回事了。 蒙奇奇 发表于 2020-03-13 11:38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快速发展的自豪之情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发展好! 写得真好,好好奇你的身份啊 谢了,退休了哟。 跟着您的描述,感觉看到了过去的金宝 三月飘摇 发表于 2020-03-12 17:42
跟着您的描述,感觉看到了过去的金宝
过去好,今天更好! 我认真的读了,在读的过程中,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好文赞 一个。 我认真的读了,在读的过程中,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好文赞 一个。 以前的堰塘和水井现在在不,写在好赞一个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