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十八年 发表于 2019-2-9 15:58:50

这个人春节都不出门,在干啥?


我的同学王小平

今天拿我的同学说事,什么时候的同学,什么事?简言之,高中时的同学,最近出了一本书,使我感叹。

王小平,说同学,实际上只同过不到一年的学。为啥?因为我比他大近两岁。这大近两岁,是我从他所出书籍的“作者简介”上比较得来的。本来我比他高两个年级,意思是我高中毕业了,他才上高中。正是因为这样,他进入高中时,我高中毕业未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读书。我父亲恨铁不成钢,在我家中吃饭都困难的情况下,硬要叫我去复读,还要从高一读起,打牢基础。这样,我就和王小平认识了。
我1979年高中毕业。那个年代,我们的学时是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听都没有听过还有幼儿园,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初中三年。因为我们出生在六十年代,读书时正是十年浩劫,到高中毕业我也还没有满十七岁。
尽管我和王小平是一个乡上的人,我住在金宝山的北边,他住在金宝山的南边。但对于我们这些从小没有出过多少门的人,自然少了社会上的交往,也就不容易认识活动圈外的人。复读和他同班后,我这个留级生,读书如同“吃剩饭”,当然成绩也是靠前的,对其他同学也是不善于主动交往的。后来看到王小平在班上有些活跃,才和他有了更多的接触。曾记得,我们那个语文老师,讲“刚刚”说的是土话“浆浆”,王小平等同学在课后就当成了笑话,老师就说“浆浆”是一个副词。于是乎,王小平等几个同学天天就在口上说,“浆浆”是一个副词,我这才注意到了他。觉得他与他人不一样,和他交往多了起来。
后来,他在我寄宿学校生活过程中,看到我米不够吃时还给我抓过米,让我用他给的米蒸饭。我家那时困难,我们上学时母亲都叫我们自己拿米,我们都是怕家中不够吃不愿意多拿。那时一周上学六天,我们到周六早饭后一般是没有米蒸中午饭的,下午放学回家去吃。好像有几次王小平都给我抓过米让我蒸了周六中午饭吃了。这样,我们的关系更好了,一起研究学习交流思想也多了。
再后来我得知我们还沾点亲,于是他邀请我到他家去耍。在一个周未我们就相约到了与我背山而住的王小平家。那一次,他还给了我一根两米多长碗口多粗的老房木料,我弱小的身体独自一人吃力地从山那边扛到山这边我的家中。究竟这根木料拿回来做什么,我至今都不清楚,也许我当时想我家弟兄多到时修房子用得上吧。正是王小平的这些友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把他当成了我最好的同学朋友。
复读一年之后,于我又进入高二。那年,刚刚开学不久,乡上开始征兵。当初我还没有在意,我另一个同学问我当兵不?这一问不要紧,却提醒了我,我在心中想,再读这一年万一又考不起呢?不是没脸见人吗?再说我家那么贫困,自己成人了还让父母养着于心何忍?那就当兵吧,不成功便成仁。大概是1980年的9月18左右,我就背着父母到乡上报名参加了应征体检,一路过关都较顺利。10月8日我到学校去搬回来了我的书籍,10月22日批准入伍。随后,我们坐大卡车离开家乡辗转到了云南边防。
我离开学校和到部队后都以不同方式鼓励王小平要好好读书力争有所作为。后来王小平在高中毕业后也入伍到了部队,只是他比我晚三年而已,他是1983年10月的兵。我在云南边防当陆军,他在东北边境当空军。我们都是1998年8月转业回到地方的。
对于在部队的情况,因为我们后来没有联系就相互不知。我是在1998年转业之后,在县城的街道上见到他才偶然知道他在部队的一些情况的。在部队我进了陆军学校提了干,转业时安排到了县上的机关。他在部队也考入空军航空技术学校有了发展,转业到了公安机关当了一名警察。
转业之后,我们各自忙各自的工作和家庭,没有专门的相聚和联系。我念着我们过去的友情专程到过他家摆谈过一次,平常就在街上相遇时相互过问一下。
然而,这以后不久,大概是2009年的的8月,我在《四川科技报》上见到了一篇文章“扩漂的城市”占了八开报纸的一个满版,都有好几千字,写的我生活着的平昌的城市发展。署名王小平!我相信这就是我熟悉的同学。说实话,我真不知晓王小平有那么大的本事,那么好的文笔,写出那么好的文章。纪实性、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融为一体。我在内心一阵赞叹!要知道,王小平当年读书时,虽然有些与众不同的善于思考的习性,也有对语文方面的爱好,那毕竟只是基础的基础。况且,我们所读的高中所在的学校只是乡上的一所小学,当时实际上只叫“城西小学”是在我先前读高中那年才由原来的初中老师择选部分来办的高中,所以,那些老师讲的土话和读音不准常常被王小平等同学嘲笑。
而在我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从事新闻写作大半生,虽然,在各种报刊也发表了1000余篇新闻通讯,并也有部分获奖,但大都是“豆腐块”,即使汇编成书,恐怕也没有几人愿读。
这样的赞叹还仅仅是开始。前不久,他又一次让我赞叹。这一次赞叹远远超出了上一次。他出了一本书《拐弯的大道》,这就是我今天不得不在这里写他的原因了。
我去年提前退休之后就没有到单位去了,那天我叫同事帮我把新的医保卡带回来,他说他还带回来王小平送给我的一本书。王小平不知道我提前退休了就把书送到我单位。听同事这么一说,我赶紧到了我亲戚那里拿来同事放在那里的医保卡和王小平送的书。《拐弯的大道》由团结出版社出版,19万字,32开280余页,标价29.80元。         
我回家连夜连晚几天把这本书看完了。这十多二十年了除了看杂志,就是电脑上手机上浏览,可以说没有正正规规地拿起书来读过了。王小平这本书我是从头到尾读完了的,不是我硬着头皮去读,实在是写得引人入胜,很有吸引力。最近,我女儿听说我在读书,专门给我买了一本一位名人写的小说,32开本420多页,21万多字。我读了好几个晚上才读过了100页,读着读着就睡着了。我不好说名人写的不好,但我觉得名人写的这本书对我就是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可我还是要硬着头皮读完才知道里面写的什么。我承认:读身边人写的东西写的身边的事有一种亲切感,渴求结局有吸引力是事实,但我不得不说王小平这本书真的就是写出了水平,我不是为他打广告,我也打不了广告,他也没有要我给他打广告。
我和王小平都从部队转业之后,我只到过他家一次摆谈,这次我读了他的书后,本想给他打一个电话,一是表示祝贺,再是感谢他还记得我给我送这本书。可是好久没有和他联系了,没有他的电话号码。试图问其他熟人也没有问到。在一个傍晚,我散步就到他家去找到了他。他说我们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就用一次性纸杯给我泡了一杯茶,我和他边喝茶边交换了我对他写的书的看法,他也给我谈了他写书的一些经历。我这才知道,他到了部队,除了工作和生活,还自修了大学中文,并就读于“鸭绿江”、“春风”文学函授,笔耕不止,并有作品发表和获奖。这次出书,是受几个文友的鼓动,才把当兵以来就开始写的作品进行整理。选择了五部中篇小说《拐弯的大道》、《呼唤的山梁》、《我的团长鲁雀山》、《草狗当兵》、《女人美丽》,加上一篇散文《扩漂的城市》结集,附上后记《心有千千结》于2014年4月出版。
这一结集不要紧,就是厚厚的一本书。看来,我们常常看一个人,总拿他的过去来说话那是静止的眼光在看问题!
在文学上,王小平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他写这本书,没有请人写序,是以自己人生追求写作的经历《拐弯的大道》排前代序。有省作协的作家读了他的文章后惋惜,如果请个名作家写个序言就更好了。王小平不以为然地对我说:文章好孬读者自有鉴别。
我读了他的这本书,我真的感觉他这本书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的:首先是对生活的积累和思考。整本书收录七篇文章,都是王小平经历过的事。有儿时的山村,有玩时的河边,有学时的课堂,有成长的部队,有工作过的单位。这些零星的生活,或真或假、或全或半地用到了文章中,并且在各种故事和情节中都处理得合情合理。说明他对生活是热爱的,积累是厚重的,思考是深刻的、总结是用心的。其次是故事情节起伏。读到每一个篇章,都有想急于读下去的感觉,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再是文字优美。他的文字不是虚情假意的,是实实在在的描述。用写实的笔法在写,把人引入此情此景让人慢慢品味,更说明他对生活的感悟。还有就是描写细致。文章应该粗写时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应该重写时不惜笔墨浓墨重彩,这在文章中很多地都可以见到(在此就不引用文章内容)。
这里我不谈及王小平的工作和生活,就是在文学的大道上,我相信王小平还会走得更远,还会让我赞叹。因为,我在和他交谈中,他给我看了他正在写作的尚未发表的作品,用钢笔写在横格纸上的草稿工工整整,可见他生活的严谨、文思的敏捷。
读了王小平的书,再读王小平这个人,我不可能一时半会读透。但我始终觉得:人生的路就在脚下,不懈努力终有大道,不思进取必将落后!
   
   
   (以上文字记于2014年)
   
   
   
   
   
   
   
   
   
   
这个王小平,两年多之后,又出了两本书,真是不简单。2019年2月10日。




http://pic2.pcljl.com/pic/20190209/1549699117842295_892.jpg?watermark/1/image/aHR0cDovL3BpYzIucGNsamwuY29tL3BpYy8yMDE4MDkyOS9xaV9uaXVfMTUzODE4Mzk1MDE4NV81NjdfNTAwXzkxMy5wbmc=/dissolve/50/gravity/SouthEast/dx/20/dy/20
http://pic2.pcljl.com/pic/20190209/1549699117853559_778.jpg?watermark/1/image/aHR0cDovL3BpYzIucGNsamwuY29tL3BpYy8yMDE4MDkyOS9xaV9uaXVfMTUzODE4Mzk1MDE4NV81NjdfNTAwXzkxMy5wbmc=/dissolve/50/gravity/SouthEast/dx/20/dy/20
http://pic2.pcljl.com/pic/20190209/1549699117855638_850.jpg?watermark/1/image/aHR0cDovL3BpYzIucGNsamwuY29tL3BpYy8yMDE4MDkyOS9xaV9uaXVfMTUzODE4Mzk1MDE4NV81NjdfNTAwXzkxMy5wbmc=/dissolve/50/gravity/SouthEast/dx/20/dy/20
http://pic2.pcljl.com/pic/20190209/1549699117857324_405.jpg?watermark/1/image/aHR0cDovL3BpYzIucGNsamwuY29tL3BpYy8yMDE4MDkyOS9xaV9uaXVfMTUzODE4Mzk1MDE4NV81NjdfNTAwXzkxMy5wbmc=/dissolve/50/gravity/SouthEast/dx/20/dy/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人春节都不出门,在干啥?